说点其他事元后摔坏的是传国玺上一条龙的龙角,并非是传国玺的一角。最长的是福临——两年两个月;最短的是胤禛——一个月;乾隆的是半年。再者,《吴书》是孙吴帝国的官修史书,记载自己家皇帝家里的这段经历,自然是有准数的,不会胡编乱造。【文藏来答】古代真的是挺宽泛的。

传国玉玺上写的是什么?

传国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这个“传说”不是说传国玺在历史上不存在,而是在历史上出现过,但是到现在已经没有了,见不到了,成了传说。据说传国玺是秦始皇时所造,传承至两汉、魏晋、隋唐一直到五代十国的后唐皇帝李从珂时,这个传国玺就再也没有了记载,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在这段时间里,但凡朝代更替,传国玺的继承就成了开国皇帝们渴望得到的“神器”,因此也赋予了“君权神授”的政治意义。

传国玺上面写的是什么字我列出两汉魏晋时期的记载:《吴书》、《玉玺谱》、李贤注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应劭,皇甫谧:受命于天,既寿且康。《晋阳秋》载冉魏大将军蒋幹送给东晋的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徐广、《宋书·志第八》: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综上,传国玺上的文字一共有4个版本,文字均有出入。【此印是用鱼鸟篆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下面我来回顾一下传国玺的传承细节《玉玺谱》: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高祖至霸上,秦王子婴献之。至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不与,以威逼之,乃出玺投地。玺上螭一角缺。及莽败,李松持玺诣宛上更始;更始败,玺入赤眉;刘盆子既败,以奉光武。这段文字是出自《后汉书》李贤注文,李贤是唐朝人,史称章怀太子,这本《玉玺谱》的作者按照《旧唐书·经籍志》的记载来推测,应该是僧约贞。

因此,可以这么说,这段记载是唐朝人总结的“秦至东汉时期传国玺传承情况”。如今影视作品中对传国玺的解读,也大都依据这段记载。【电视剧《新三国》中关于传国玺的剧情】《玉玺谱》对传国玺文字的描述应该是继承于《吴书》的。《吴书》:(孙)坚入雒,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

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初,黄门张让等作乱,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玺者以投井中。裴松之对这段记载有过自己的见解。应氏《汉官》、皇甫《世纪》,其论六玺,文义皆符。汉宫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且康”。“且康”“永昌”,二字为错,未知两家何者为得。

 1/6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玉器  御文  古代  刻上  皇帝  古代玉器上皇帝御文是怎么刻上的  中国古代玉器上的螭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