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秦昭襄王斋戒五天,又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再次请出蔺相如,蔺相如却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无诚信,因此自己已经让人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并要求秦昭襄王先将城池交割,赵国倒是必将和氏璧奉上。秦庄襄王见状,苦笑不已,有人建议将蔺相如治罪,秦昭襄王却表示不必了,即使处罚了蔺相如也会不再得到和氏璧,反而会影响秦赵的关系,反倒不如将其好好招待一番,将其送回赵国。

综上,这便是“完璧归赵”的完整故事。“和氏璧”本是楚国镇国之宝,却因令尹昭阳的疏忽而被盗至赵国,进而又变成了秦赵博弈的“工具”。正是由于蔺相如的巧妙机变,不仅使得“和氏璧”完好无损的返回赵国,而且使得秦昭襄王打消了攻打赵国的心思,转而将攻击的目标放在了楚国身上,于是便有了之后的“鄢郢之战”,而秦赵之间的再一次博弈,则是在楚国彻底衰弱之后,并由此引发了“阏与之战”。

《完璧归赵》的故事中,秦王是真的喜欢那块玉吗?

问题:《完璧归赵》的故事中,秦王是真的喜欢那块玉吗?首先,有必要先了解两个著名成语的由来--“价值连城”及“完壁归赵”。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相传已久的美玉“和氏壁",但不久被强大的秦国国君秦昭王知道。秦王开出了十五座城池换“和氏壁”的价码,所以便有了“价值连城"的典故。赵王怯于秦王的淫威,派蔺相如出使秦国处理此事。

蔺相如到秦国后,看透了秦王只想夺玉不想交换的险恶用心,设计连夜将和氏壁送回赵国。事后,于情于理秦王都一时无法无奈,这就是“完壁归赵”的由来。其次,有必要了解“和氏壁”自身的价值。先说玉在古代的地位。“黄金有价玉无价"这是古人的共识。除此以外,因为玉自身清洁无瑕特点已成为“君子"的代名词,更上升为富贵与权力的象证。

“和氏壁”又乃玉中珍品,达官贵族有谁不想据为已有呢? 最后,更需了解秦昭王的“别有用心"。赵武灵王时期赵国确实强盛,秦国没有机会可乘。赵武灵王去世,赵惠文王继位。过了一段时间后,赵国国力究竟如何呢?是否如外界所传的衰败没落了?秦王便想出了借“和氏壁”作一试探的计谋。如果赵国足以强大,肯定丝毫不会有“地换玉"的想法,如果实力不及、内心空虚,一定“照章办事”。

战国时期中的和氏璧到底是什么玉?历史真的有这个典故吗?

和氏璧应该是真的,但是“卞和献玉”的故事就不一定了。卞和献玉的故事最早出现在《韩非子》之中,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楚人和氏在楚山中找到了一块玉璞,就赶紧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找玉匠鉴定一下,玉匠说是石头。于是,楚厉王觉得和氏欺骗自己,就把他的左脚砍了。楚厉王死了之后,楚武王继位。和氏又拿着玉献给武王。结果武王找玉匠一看,又说是石头。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完璧归赵  蔺相如  古代  古代完璧归赵是什么玉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