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各书和《墓志铭》所记,“包公”生平事迹主要为:“包公”姓包,名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和州邻近合肥,但包拯的母亲是不乐意去,包拯向朝廷提出辞职,请求批准自己在家奉养父母,得到批准。在瀛州任上,包拯的儿子去世,包拯请求到家乡近地任职,朝廷改任他为扬州(治今江苏扬州)知州,又改庐州(治今安徽合肥)知州,后回京任刑部中级干部“郎中”。

包拯是什么级别的官?

个人通过查询资料了解如下:包拯一生担过许许多多的官职,他是进士出身,曾经做过监察御史、转运使、三司副使、龙图阁直学士,最著名的就是其做过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与开封府尹。他的官职到底有多大?咱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龙图阁是宋真宗纪念宋太宗的专门宫殿,收藏有宋太宗御书、各种典籍、图画、宝瑞,以及宗正寺所进宗室名册、谱牒等。

而龙图阁直学士就属于学术头衔,类似北大副教授,不算太高,因为上面还有龙图阁侍制。包拯在世的时候,当过最大官是枢密副使,宰相一级的人物,只管理军政,但同宰相是一样的待遇。枢密院是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枢密副使是正二品。在宋朝一品基本上是追赠的,能做到正二品就是封顶了。当时的开封就是北宋的都城——汴梁,包拯的地位就相当于首都的一把手,而当时,包拯也是刑部郎中右司郎中,这种情况就类似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常委加上组织部里的常委,全国刑事案件,他都有权审判定论,他是真能当堂开铡!。

历史中的包公是怎么样的官?

包拯“包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一般大众对“包公”的印象,大多来自公案小说《三侠五义》和《秦香莲》《打龙袍》《赤桑镇》《陈州放粮》等戏曲曲目。在小说和戏曲中,“包公”面色黧黑,刚正不阿,断案神奇,是人们心目中“清官”的代表,深得读者、观众的崇敬。也正是因此,人们往往不称其名,而敬称他为“包公”。但小说、戏曲中的“包公”,毕竟是艺术形象,他的“黑脸”、尤其是他的很多故事,都是虚构、“穿越”而来,虽然有些故事有史书所记本人实迹的影子,却差之甚远。

史书记载“包公”最详细、最可靠的,是《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和他的《墓志铭》,宋·杜大珪编《名臣碑传琬琰集·卷四十五》、宋·王称撰《东都事略·卷七十三》、明·蒋一葵撰《尧山堂外纪·卷四十七·宋》也记有其事迹。综合各书和《墓志铭》所记,“包公”生平事迹主要为:“包公”姓包,名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1/7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宝瑞源  曲靖  停电  合肥  公告  曲靖7月计划停电公告来了  合肥宝瑞源玉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