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汉景帝时的诸侯王们,看起来兵力规模很大,只吴王之兵就达40万之众,但其“能力”则未必如“数字所示”。当时的诸侯王中,吴王刘濞曾经跟随刘邦参加过平定英布的战争,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将略。然而,刘濞毕竟从来没有以统帅之任,独当一面的经历,其大兵团指挥的经验甚至不如当年的齐王刘肥。不过,就军队的战斗力而言,双方算是“各有优势”。

吴、楚之地的步兵,自古就是天下精兵,不过,由于缺乏战马,其车骑不如朝廷方。因此,尽管从纸面实力上来看,建文帝的优势比汉景帝要大得多,但实际上,双方处境相似,即:朝廷军与叛军都是“各有千秋”,谁能取胜,还看双方的指挥。所以,派谁去和叛军打,很重要!择将在选将方面,汉景帝的选择难度比建文帝更大。吕后、文帝时期,汉“休养生息”,“诛吕”、抗击匈奴、平定小规模叛乱的作战都曾发生,但没有大规模战争。

因此,汉景帝继位时,朝廷没有任何拥有大兵团指挥经验的将领,甚至连参与过大兵团作战的将领都寥寥无几。相比之下,建文帝的情况略好于景帝。尽管蓝玉、冯胜等帅才已经被“拔刺”,但大明毕竟长期与北元大战,无论是老将耿炳文,还是平安、盛庸,乃至李景隆,都参与过大规模军事行动,至少“没吃过猪肉,至少看过猪跑”。在择将上,汉景帝选择了周亚夫。

周亚夫的父亲周勃曾有多次大兵团指挥经验,但周亚夫当年年幼。到周亚夫领军时,已是文帝时期,“休养生息”,没有大规模用兵。不过,汉文帝却通过在“细柳营”劳军时,发现周亚夫治军严整,赞叹不已。其后,文帝将周亚夫升为中尉,留在长安带兵,认真考察。文帝去世前,告诉景帝:遇到缓急时,“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可以说,尽管周亚夫没有大兵团指挥经验,但其带兵之能,是经过文帝、景帝二帝常年考察的。

能把兵带好的将领,能差到哪里去?相比之下,建文帝的择将,则“任性”不少。建文帝,初则任用资历最老的耿炳文。耿炳文虽战功卓著,但多是防守作战,且带兵不多,有威名,但缺乏大兵团指挥经验。其后,建文帝把宝押在了李景隆身上。李景隆,是名将李文忠之子。早年因为“进止雍容甚都”,而得到朱元璋瞩目。他也曾带兵参与过一些军事行动。

史书没有详细记载耿炳文、李景隆在朱元璋后期的表现(耿炳文在朱元璋创业期间的表现有详细记载)。但是,从朱棣在与二人交手前的反应看,两人在朱元璋时期已经表现出严重问题。对于耿炳文,朱棣认为耿炳文虽是名将,但“军无纪律”,治军不严。对于李景隆,朱棣则“闻之喜”,评价其“易与尔”,极为轻视。相比之下,朱棣在与平安(朱元璋养子)、盛庸交手前,则相对严肃认真。

 6/14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蒂爵  黄金饰品  成色  重回  兰州  蒂爵黄金成色怎么样  兰州黄金饰品价格重回2时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