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安排”贾宝玉调戏母婢金钏儿,并非“毁形象”的孤立事件,而是表现纨绔子弟贾宝玉“顽劣异常”的一惯作为。宝玉挨打之后,第三十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宝玉又遭到了龄官的拒绝,又见证了龄官对于贾蔷的痴情,终于认识到了“各得各的眼泪”,不再将自己以为是唯一的“情圣”了。曹雪芹“安排”贾宝玉的这些“非礼”丫头、勾搭戏子的种种“劣迹”,无一不在反映出宝玉这个被贾母“极溺爱,无人敢管。
”的纨绔子弟曲折的青春成长经历。到前八十回结束前,第七十八回晴雯芳官等被撵走、宝钗搬出大观园,此时的宝玉终于又一次感慨此生唯有黛玉袭人这两三个人可以“同死同归”了。纨绔子弟贾宝玉的青春成长史,就是从自以为是“你们的眼泪单葬我”的“情圣”,到闯祸挨打之后逐步明白“只好各人各得眼泪”。宝玉挨打之后,才把目光专注回归到了怡红院之内,继而再到抄检大观晴雯芳官被撵走之后,宝玉只能寻求有限“两三个人同死同归”的个人感情归宿的过程。
为什么顺治帝会在临死前安排鳌拜等四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帝?
顺治帝临终安排四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主要原因是摄政王多尔衮,对他的伤害太深刻了。他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不想让自己的继承人像他那样再受窝囊气。皇太极驾崩,顺治继位,本来有两位摄政王,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多尔衮把济尔哈朗排挤掉后,独自一人摄政,独揽大权。多尔衮把顺治小皇帝当亲儿子养,但是毕竟顺治是皇帝,君臣错位,顺治很不舒服,对多尔衮很不满意,但又没办法。
他表面上叫多尔衮皇父摄政王,内心里恨多尔衮一个大疙瘩。多尔衮活着他不敢吱声,多尔衮死了他把多尔衮从坟墓里拔出来挫骨扬灰。他对自己受气刻骨铭心,怎么可能让他的继承人走他的老路,所以康熙的辅政大臣一个亲王都不搁。次要原因,首先,亲王是臣,普通大臣也是臣,但他们是有很大区别的,亲王是有资格当皇帝的,亲王篡位是家事,普通大臣篡位是谋逆。
顺治的安排彻底排除了亲王篡位的可能性。其次,皇太极时,有四大贝勒辅政制度,顺治登基被多尔衮改成了两个。两人不合,一个排挤一个,很容易变成一人独揽大权。顺治继位之初,安排的两个摄政王,最终变成一个就是例证。再次,顺治安排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这四人都是他信得过的人,在他看来,这些人一定会全力辅佐幼主,不会给小皇帝气受,只不过最终都是他一厢情愿。
在《封神演义》里,姜子牙为什么要封妻子马氏为“扫帚星”?
文章TAG:金镶玉 张曼玉 安排 张曼玉演的金镶玉 为什么要安排金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