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质,局部有褐色沁斑,整器采用镂雕技法,环饰四条夔龙纹,夔龙相互缠绕如行云流水。器物厚薄不均,一边厚,一边稍薄。战国至两汉,由于礼制衰落,玉璧开始被用来作佩饰玉和殓葬用玉,这一时期玉璧的用途相当广泛,形式多样,出现了大量璧环。汉 凤鸟纹玉璧直径14.8、2.7、厚0.4厘米。璧通体为黑色,器表面有黑褐色沁斑及绺裂。

单面钻孔,两面的纹饰相同,均为内圈蒲纹、外圈凤纹,中间用双阴线圈隔开。璧缘平直,环刻文字一周。此璧为汉代白玉璧,在清代进行了染色处理并镌刻铭文。汉 谷纹玉璧直径5.5、孔径1厘米。玉料呈绿色,两面纹饰相同,均采用减地的手法在阴线内饰繁密的谷纹,纹饰排列整齐,璧边缘有褐色沁蚀。谷纹为汉代常见纹饰。汉 白玉环直径9.5、孔径7.5、厚0.2厘米。

白玉质,有淡黄色沁蚀,局部呈鸡骨白色,整件光素无纹,器一面平整,另一面靠近孔缘处较圆滑。明 青玉双螭纹璧直径12.7、孔径3.6厘米。青玉质,双面雕刻,正面璧孔两侧各浮雕一蟠螭纹,首尾追逐,另一面饰四组凤纹,凤颈凤尾相互勾连缠绕。此器为明代玉璧的典型作品,雕刻立体感强,体姿动感十足,充满活力。新时器时代 神面纹玉琮上部直径10、下部直径9.5、高8厘米。

玉料深褐黄色,局部有黄白沁斑。琮呈外方内圆的柱形,上宽下略窄,表面以横线将其分成两节,每节均以四角为人面部的中心线,以四面凹槽为界雕刻出八个简化的神人面纹。这件玉琮被后人在孔内镶嵌桶形铜盒,上配有镂空西番莲纹盖,推测后世可能作为香熏使用,具有实用器兼陈设器的功能。玉琮是内圆外方的筒形玉礼器、“六瑞”之一。

《周礼》中以其作为祭地神之器。玉琮造型似是印证古时“天圆地方”之说。西周 青玉琮直径6、高3.6厘米。青玉质,通体光素无纹。局部有黄褐色浸蚀。明 玉介圭(左) 青玉谷纹圭(右)(左)宽8.5、高29.5、厚0.8厘米。玉料呈红褐色,器上部有沁浸,局部有绺裂。三角形尖顶,一面平滑,靠近顶部阴刻“介圭”二字;另一面中间厚,两边略薄,阴刻“受兹介福”四字,近底部方框内篆书“万岁通天”。

从透光来看,明显经过染色处理。《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是说之所以受此大福,因为六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得中正之道。(右)长22、宽5.5厘米。青玉质,有灰白色浸蚀,质地温润。两面纹饰相同,各刻圆泡状谷纹五列。明 梅花纹玉圭长22.8、宽6厘米。青白玉。一面雕刻折枝梅花,绺裂较多。一面左上角阴刻“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文。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玉器  古代  中国古代玉器有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玉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