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个普遍性的问题,但是也不绝对,一些老坑料除外  (3)和田籽料: “凝脂性”绝大部分很强,用手盘的话,很容易出油,盘久了感觉玉的表面变得很润,很油,很有成就感!这种现象的科学解析为:和田玉结构为典型的毡状交织结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一般为0.001mm左右,表现在外观上即为:质地细腻,“油性”强,“饭粒”感弱。

虽然大多数新疆和田软玉如此,但不绝对,也有一些料质结构和成份上达不到以上标准的和田玉,盘玩过程的变化不会很明显。  玉的颗粒细腻及均匀程度对玉质影响很大,也是判断不同料的重要依据之一,籽料结构虽有松有致密,但其颗粒的大小一般远较俄料和青海料细,俄料和青海料一般颗粒较大,所以不易打磨,容易出斑斑点点,成品盘起来会感觉涩手。

请大家注意了,好的打磨师傅是可通过特殊的打磨让俄料和青海料表面显得象籽料一样细腻,会是很多人上当的,包括一些有经验的卖家。这种靠打磨出来的细腻和油性,经过了数个月的盘玩,会渐渐消退的。所以很多人说俄料青海料越盘越色,其实就是那层打磨层消退了,否则玉哪有越盘越干的道理。  大部分籽料抛光后为油脂光泽,有些其他产地的料会出现玻璃光泽,虽和打磨方式也有关系,但和里面氧化硅含量也有关。

对打磨来说,打磨速度越高,打磨越细,会显得光泽强些,所以有些打磨师傅喜欢油石打磨结束后用牛皮过一下,这样会显得油润些,但其实未必好,因为人手盘出的油性是最好的,所以有些打磨成亚光,开始看上去并不油的东西,盘出的效果反而更好,但前提是要料够好……盘玉的文化  盘玉,不单纯是一个动作性的盘的过程,这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

盘玉,是和田玉脱离了大地而跟人有了密切接触,首要条件是人。盘玉有着两种层次与内涵概念,一种是发现,从无知到有知;一种是目的,为把玉盘变而盘。两种关系是个过程,第一个是认知的过程,第二个是目的过程,但同样的是带给人类的是神秘、惊奇,同样是愿望的期盼与生存的期望、欲望!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盘玩的玉要随身携带方便,便于随时随地把玩。

当你拥有一件心爱的美玉,你看着她并轻轻抚摸盘玩的时候,你会发现,玉是有生命的,而且跟你的生命连结在一起。这才是和田玉一直被我们祖先认可的主要根源。中国玉的审美观念里,宝石透明,玛瑙半透明,玉只能隐隐约约的透出一点光亮,这符合传统文化观念里的朦胧美。但是精雕细刻,有时候也是难为大美,现在的很多玉器厂趋向于这种现象,追求雕刻技艺的精上加精,反而破坏了玉的美。

 4/10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籽料  和田玉  盘玩  和田玉籽料的盘玩  如何盘玩和田玉籽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