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星光效应(稀少)。祖母绿的主要成分为铍铝硅酸盐同时含微量元素"铬"。由于一部分"铝"被"铬 "所代替而形成祖母绿。从化学角度讲,"铬"和"铝"不能化合到一起。因此这种置换反应需在极特殊,极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同时祖母绿在生成的过程中,有多种其它元素如云母、黄铁矿、方解石等混入其中,故多杂质。

另外,因其纵向生长解理丰富,且性脆,在开采中也产生裂。因此最终优质的祖母绿数量很少,这也是它价格高的原因。所以祖母绿是很难找得到完全无瑕的宝石。合成祖母绿,助熔剂生长法和水热法合成,颜色浓艳,紫外线下有较强的红色荧光,滤色镜下呈鲜明的红色。还有绿柱石三层石、箔衬祖母绿、注油祖母绿等经仔细观察和鉴定均可与祖母绿相区别。

祖母绿的水热法制程内容,主要是将晶种置入含祖母绿成份的溶液之中,使其缓慢结晶,结晶之后的宝石是纯净无瑕的,而与天然祖母绿的诸多内含物情形不相当。因此,仿制者会在制程中,加入一些助熔剂,使人造祖母绿在结晶后,能产生状似天然云雾状的内含物,由于助熔剂的种类不同,内含物的形状也各异,往往能构成极有趣的图案。

天然祖母绿与合成祖母绿的区别则大多数需要在实验室内进行,它们的一般区别主要有:1、 天然祖母绿的折光率一般在1.57-1。59之间,而合成祖母绿往往折光率较低,一般小于1。57,但有例外的情况。2、 天然祖母绿的比重较大,一般大于2.7,而熔融法合成的祖母绿,比重只有2。65-2.66左右。但要注意的是,水热 合成的祖母绿也有比重较高的。

3、 天然祖母绿大多会有瑕疵及三相包裹体,针状、柱状、粒状的结晶矿物包裹体等合成的祖母绿则往往比较 干净,水热法合成的祖母绿包裹体,呈"窗纱状",熔融法合成的祖母绿的包裹体呈面包屑状。天然与合成祖母绿的包裹体特征不同。4、 天然祖母绿在紫外线下反应比较迟钝,或呈暗红色,而合成祖母绿则往往发强红色荧光。

天然祖母绿与合成祖母绿区别在哪里?如何辨别?

祖母绿的合成方法主要为水热法和助熔剂法。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的类型主要有:俄罗斯水热法、美国林德水热法、澳大利亚拜伦水热法、中国桂林水热法。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的类型主要有:美国的查达姆、林德,法国的吉尔森等方法。那么,天然祖母绿和合成祖母绿改如何区别呢?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的聊聊:天然祖母绿和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如何区别?天然祖母绿和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我们可以通过包裹体和小型仪器将其区别。

天然祖母绿在查尔斯滤色镜(CCF)下一般为绿色或者红色,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由于铬含量比较高,部分在CCF下呈现强红色。在荧光下的反应与在CCF下情况相似,天然祖母绿通常无荧光或者较弱的红色荧,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可见强红色荧光。天然祖母绿通常含有大量的包裹体,如果一颗祖母绿在显微镜下非常干净,则需要引起警觉。

水热法合成祖母绿也有其特征包裹体,例如水波纹、不规则的铂金片、钉状硅铍石包裹体等。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外观图水热法合成祖母绿钉状包裹体水热法合成祖母绿中的铂金片合成祖母绿的“水波纹”与天然祖母绿的“油滴效应”如何区分?水波纹与“油滴效应”在显微镜下比较类似,但是水波纹代表合成祖母绿,“油滴效应”被用来描述哥伦比亚高品质的祖母绿,二者价值有着天壤之别。

图中的为一枚具有非常完美“油滴效应”的祖母绿戒指。Photo by Thomas Hainschwang那二者要如何区别呢?首先,“油滴效应”是由于很多显微柱平行排列导致的,这些柱子的横截面多为六边形如图所示,而水波纹难以见到这种六边形的横截面。其次在显微观察中特定的方向可以看到很多细小的柱状晶体,而有水波纹的合成祖母绿无论哪个方向都是看不到大量柱状晶体。

此外,由于天然祖母绿的包裹体丰富,所以当出现这两种很类似的结构特征,其它的天然包裹体如柱状二相包裹体,锯齿状三相包裹体都能很好的帮助判断祖母绿是合成还是天然的。最后,红外、紫外、XRF等大型仪器也可以很好地将合成祖母绿和天然祖母绿区分开。综上,油滴效应和水波纹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水热法合成祖母绿中的水波纹哥伦比亚祖母绿中的“油滴效应”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如何鉴定?主要通过包裹体特征区别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与天然祖母绿。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祖母绿  宝石  鉴定  绿色  祖母绿怎么鉴定  绿色宝石就是祖母绿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