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民国三年的袁大头,在袁世凯头像上面有“中华民国三年”六个字,而其他年份的是七个字,加了一个“造”字。这也是鉴别袁大头年份和真假的一种方法。在民国时期,袁大头总共铸造了7.5亿枚,按照设计和铸造发行年代,袁大头主要可以分为四代,第一代是民国三年的,第二代是民国八年的,第三代是民国九年的,第四代是民国十年的。

民国三年的袁大头能值多少钱?

2015年,浙江开化县的詹某扒了自家的老房子盖新房,在墙头里面找到一根钢管,竟然发现了128枚不同面值的袁大头袁小头,这立刻在村里引起了轰动。然而,令詹某没想到的是,这128枚袁大头竟然给他引来一场官司,原因当然是这些袁大头“很值钱”。咱们后面再说詹某吃官司的事儿,先说说这些袁大头真那么值钱吗?所谓袁大头,就是从民国三年也就是1914年开始,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陆续铸的一种银制通用货币,因为这种银元硬币有袁世凯的头像,所以民间都叫它袁大头。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在市场上流通的钱一般有三种,金子,银子,和制钱,所谓制钱,就是每个皇帝上台之后,有了新年号,都会发行的官方货币,一般是用银和铜按照一定比例铸造,像什么开元通宝、康熙通宝之类的,因为这类钱含铜,所以我们现在都叫它们铜钱,铜钱外形大部分是外圆内方,因此古时候也有人管钱叫“孔方兄”。到清朝末年,市场上主要流通的钱,除了黄金、白银不算,光制钱就有好几种,比如光绪通宝、宣统通宝、大清银币等,多种形式的货币在市场上被使用,换算起来很是复杂和麻烦,影响了市场的良性发展。

清朝灭亡后,袁世凯爬上了民国大总统的位子,准确来说是窃取了大总统的位子,为了稳定当时的市场和经济,同时也为给自己当皇帝做准备,袁世凯便想统一货币。于是1914年,也就是民国三年,他让天津造币总厂的设计师意大利人路易乔治设计了一种通用货币,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因为袁世凯想当皇帝,就把自己的头像印在了上边,所以民间叫这种银币袁大头。

民国三年二月,北洋政府正式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发行一元、半元、二角、一角四种不同面值的袁大头,最开始是让天津造币总厂和江南造币厂铸造,后来广东、武昌、甘肃的造币厂也开始铸造。这些袁大头主要是以银为材料制作,其中,壹元的袁大头重26.6克,含银量高达89.1%,含铜量10.9%。剩下三种面值的重量和含银量分别为13.3克84.5%、5.3克80.4%、2.6克82.5%。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名国  三年  袁大头  年份  民国  民国三年袁大头  名国三年是多少年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