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最初的人们在设计单位上面的考量都很相似,比如现代人非常熟悉的一个计量单位-克拉,它的起源就是来源自希腊语中的克拉「keration」,指长角豆树(或稻子豆carobseed),是一种从东亚洲广泛普及到中东的植物。由于其果子被称为具有近乎一致的重量,且钻石的重量是4c中最容易度量的特征,因而早期长角豆树就被用作珠宝和贵金属的重量单位。

一克拉即等于一粒小角树种子的重量。到这里,想必朋友们已经发现了最初的衡量单位,正是由先辈们根据某些具有恒重特性的自然界的已有物品厘定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那为何是用两而非斤或是斛等等单位呢?其实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别的事情。1、古代采用过很多货币,并不限于金银。最早的货币就是天然海贝。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2、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

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 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铁质货币。马克思说过,货币天生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生是货币。白银作为货币普遍流通是在东汉时期,文献中常有用银赏赐功臣的事例,还有些臣子用银贿赂当权得势的太监以达到升迁的目的。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魏晋时期,连年征战与政局的不稳定影响了黄金的开采,黄金的使用在此曾一度衰落。 唐代的繁荣昌盛使金银币走出低谷,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银币在民间也开始使用,并逐渐成为通货,长达千年之久。到了宋代,银的货币职能更加稳固,物品的价格基本都用银来表示。但银币正式成为法定货币是在明代中叶,这主要是受了流入中国的西方银币的影响。

明朝政府确立了银两制度,各地官府将税收、徭役等都折合成银两收取,官员的俸禄和国家的开支也用银两支付,银与钱并行流通。与此同时,黄金在流通领域逐渐减少,更多地作为装饰品和地位的象征。只是很可惜,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实际上一直都是一个缺少金银矿藏的国度,甚至可以称之为贫银国。那么,我国古代的白银产量有多少呢?产银数量究竟多少,可以从《明实录》银课收入(也就是对白银的赋税)中一窥究竟。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银子  不值钱  清朝  以前为什么用银子  银子清朝最不值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