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为了防止官员交头接耳而设计,那为何皇帝本人和仆人也都戴呢?△戴幞头的宋太祖、宋徽宗、宋神宗,也是帝王常用的冠帽之一,甚至比官员长,更显得威仪庄重。前面几乎所有的回答都说是这宋太祖赵匡胤的发明,是为了“防止朝臣在上朝的时候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品论朝政”。
宋朝官员上朝时的帽子为什么有两个长耳朵,这个有什么作用?
前面几乎所有的回答都说是这宋太祖赵匡胤的发明,是为了“防止朝臣在上朝的时候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品论朝政”。实际上,这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一个故事。这种“长耳朵”宋以前早已出现。赵匡胤的传说流传极广,几乎成为人尽皆知的“常识”,而且被演绎得绘声绘色: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以后,大臣们还没习惯角色的转换,没尊没卑。
某天赵匡胤见官员上朝交头接耳,勃然大怒,心生一计,下旨开发出一种特别的帽子,两边加两根长长的翅子,专供官员上朝使用,防止他们相互咬耳朵说悄悄话。其实,“长耳朵”原来只是固定帽子的带子,早在宋太祖之前上百年,这两条带子就已经逐渐夸张伸长,人们以其长、挺为美,经历过一段长达数百年的逐渐变长过程,并不是赵匡胤看到大臣交头接耳不爽突然发明出来的。
这种官帽在宋代文献被直接称为“幞头”,是从隋唐时的幞头演变而来。幞头原来是一块黑色的方形织物,有四个角,盖在头顶以后,两角在后面打结下垂,两角反折到头顶上打结固定,所以也叫“折上巾”。△ 初唐幞头的原始系法,两角反折到头顶打结,可以看到另外两个小角垂在背后,逐渐演化成长脚,就成了后来的“长耳朵”。在后面打结的两个角,就是宋代“长耳朵”的前身。
两条幞头角打结后垂在后面飘摇,人们觉得不太庄重,于是想方设法做各种夸张化改造,成为帽子的装饰重点。从初唐到晚唐三百年间,变得越来越长,并且加了骨架,拗成各种固定造型。或成八字外撇、或左右平伸、或斜向上,又出现长脚、展角、交角、花角、局角、软角、舒角各种造型。晚唐时,向左右伸长的平幞头脚逐渐流行,成为一种常用的标准幞头。
△ 晚唐、五代的各种幞头脚,从短脚到八字、到平直、到上翘冲天,各种夸张都有。(燕王绘)△ 如上图,早在赵匡胤之前的晚唐、五代,就已经广泛流行各种夸张的幞头脚造型,其中就包括平直的展角,比如图1,长度已经超过肩膀,和北宋类似了。关于幞头,宋代的官方文献以及文人笔记里本就有很多论述,在所有的宋代文献中,没有一处提及展角幞头是由本朝宋太祖为官员而发明,反而更多还提及硬角、平角唐五代早已有之。
文章TAG:涉疫 西宁 城东 案例 通报 起是什么戴 西宁城东警方通报3起涉疫违法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