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早在清代的几千年前,香就已经进入了华夏先民的视野。这几千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看似并非生活必需品的东西,竟从最初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产物,摇身变成了人们离不开的东西。香何以如此广泛且普遍地嵌入了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香文化又何以在华夏大地上得以孕育呢?一切的一切,都要从5000多年前说起…… 从5000年前的第一炉香说起在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晚期遗址中,曾出土过一件之字纹灰陶熏炉炉盖。

红山文化距今5500年-5000年,也就是说,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已经开始用香了。根据出土的几件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熏炉来看,它们“分散”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样式也与后世生活所用的熏炉一致,且造型美观,堪称那时的“奢侈品”。中华文明之灿烂,此处可见一斑。 良渚文化·竹节纹灰陶熏炉(距今4000多年)。

来源/网络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我国6000多年前的祭祀活动中已经出现了“燎祭”(即燃烧柴木与烧燎祭品的祭祀方式),其所用的植物种类仍有待考察,但有很大可能选用了一些品质较好的、含芳香气味的植物。从那时起,整个先秦时期在香的使用上偏重于祭祀用香。商代有一种很香又很贵的酒,叫“鬯”(chàng),由郁金、黑黍等制成。

郁金是一种芳香草本植物,属姜科,也称“郁金草”;黑黍是当时的一种珍贵谷物。鬯一般用于祭祀,有时也作赐品或招待贵宾之用。由于对鬯的使用频率很高,西周还为此设有专门的职位,这些人每天上班的主要事务是负责与鬯相关的各种事宜。对他们的称呼也很直白,就叫“鬯人”或“郁人”,如《周礼·春官》载:“郁人掌裸器。凡祭祀、宾客之裸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

”春秋沿袭了前代祭祀用香的传统,处处散发着清雅与欢快的气息,香与人之间的勾连也渐渐孕育出独特的文化脉络。燃“萧”是那个时期祭祀活动的潮流,“萧”指香气明显的蒿。香蒿常与美好联名,如《诗经·蓼萧》所言:“蓼彼萧斯,零露滚滚。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此处用香蒿来比君子。与“萧”一样,兰、柏也很受推崇,会散发香香的味道,如《九歌》中甚美的两句:“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 祓禊洛滨。来源/网络 每逢阳春三月,人们齐聚水滨,欢声笑语,手里捏着兰草,轻轻俯身,沾沾暖风中还透着些许冰凉的溪水,向身上洒去,希望能够借大自然的纯净去除整个寒冬积存的污渍与秽气。这一活动为“祓(fú)禊(xì)”,春秋皆有,春天的这次为“春禊”,在三月上巳(第一个巳日)举行。上巳春禊不仅是除秽仪式,也是水边宴饮、交游、踏青的愉快节日,青年男女在潺潺水声中谈笑风生,文人雅士在兰香诗意中品酒吟诵。

 4/9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香有  两千年  佩戴  随身  香气  两千年前的香气  随身佩戴的香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