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严谨的司马迁对此不敢肯定,只是在《太史公自序》里说到“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列子·黄帝》:疱牺氏、女蜗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庄子·大宗师》: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世本·作篇》:女媧作笙簧。在考古上,我们知道,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以祭祀气息浓厚知名(坛),因此让世人联想到其“女神”与女娲有关,这个也不能说安全没道理。问题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天文观测的遗址,主要是山西陶寺遗址的“观象台”,而陶寺一般被认为属于典型的龙山文化。其他零星史料,如《世本》残文说到女娲发明笙簧,这个线索却得到考古证据的直接支持,例如2018年报道的陕西石峁古城发现了一种骨制口弦琴,被一些专家认定为就是“簧”乐器。
总体上,诸子书这个体系的史料里,伏羲女娲是礼乐文化的创始人,但地点不能确定,因此也就无法确定属于哪个文化子系统。说它与红山文化有关,只能是初步设定,可以慢慢等待更多证据。二、楚帛书的女娲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帛书,年代属于战国时代。各家文字考释和断读略有不同,大体上都可以看到,其乙篇是一个天文地理启蒙的故事,其主角名为“雹戏”或“包虚”,很像“疱牺”,应该就是诸子书中的“伏羲”;他娶了一位重要的女子,被认为就是女娲,生下来四个儿子。
问题是,世人都知道治水画九州者乃大禹也,为何就变成伏羲了呢?赵国史书《世本》的几处残文给出了答案:大禹治水时,娶了涂山氏之女,该女子被称为女娲。于是悬案豁然开朗:神话和历史混淆了。《长沙子弹库帛书·乙篇》:“曰故囗熊雹戏(伏羲),出自囗,居于囗。田渔渔,囗囗囗女,梦梦墨墨(茫茫昧昧),亡章弼弼,囗囗水囗,风雨是於,乃娶囗子,曰女皇(娲),是生子四,囗囗是襄,天路是格,参化法兆,为禹为万(契),以司堵(土),襄晷天步,囗乃上下联断,山陵不,乃名山川四海,囗熏气魄气,以为其,以渉山陵;泷汨渊漫,未有日月,四神相代,乃步以为岁,是为四时。
《玉篇·骨部》:禹娶塗山氏,名女媧《世本·帝系篇》:伏犧制以儷皮嫁娶之禮……禹取塗山氏女 名女媧。结合着《清华简·楚居》可以得到,由于楚人是从江汉平原迁徙到江淮地区的,所以后期楚人就把几个地方性文化串联起来了,中原的伏羲与江淮吴越地区的大禹故事合为一体,变成了伏羲女娲夫妇二人一起搞了天文地理的初步启蒙,也就是命名山水、建立四时岁令。
文章TAG:红山 8000 文化 孕育 地区 孕育8000年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包括哪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