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我老公来说今年29,男的要六十岁才退休,还要交三十一年,一年一万三千多,除了三个月公家帮忙交一点其他都是个人。三十多万吧,我都在想能活多久,今年刚好赶上我妈妈退休,今年还有个政策,要退休职工子女可以接爸妈的名字也成为职工。我妈有份枣子地在种,我要是接她的名字。地就改到我名下,当然到时候也是我妈种,我只是想挂个名。

每年自身收益全部一块是一万三四,要是我不接,地改成经营地,上交也要七千左右,那就是我接的话,一年要交七千左右,我身份证上年龄31,还有十九年要交,这个算下来还好,一年七八千能接受。说到了枣子地又要说一下,枣子价格一降再降,从刚开始的,十几块一公斤到今年的五块,我接了一份十几亩的枣子地,种了三年赔了三年,我妈他们地虽说不赔,但是也不挣,关键地里活多的要命,从开春一直要忙到收枣子。

十五亩地最少两个人忙。好多人工作都不好找,这几天老公一直阿克苏阿拉尔的找工作,好多地方都是人满了,地里干活工钱也从去年的八小时一百五到现在的一百,再加上内地支边又来了好多人,现在基本人满为患的状态。昨天给远在汕头的叔叔打电话,那边进厂管一日三餐一个月也可以四五千,这边厂子虽然也是四五千,但是跟内地可是没法比的,物价比内地高多了。

在银保监会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优越感与危机感俱有,快乐感与焦虑感并存。我是金融专业博士,有不少同学、师兄师弟和校友在银保监会工作,也经常和这些部门的人打交道,应该有点发言权。我总结,在银保监会工作,普遍有“四感”:1.职业优越感。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是稀缺资源,每年各地积极申办的很多,但获银保监会批文很难,求银保监会的人多,很多地方都是地方主要领导挂帅到银保监会攻关;另一方面,银保监会的日常监管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处罚力度也很大,金融机构都惧怕银保监会。

这两个方面决定了,在银保监会工作社会地位很高,经常会受到巴结、拍马、赞美的包围,在里面工作职业优越感确实很强。2.能力危机感。金融学是社会学科里面的“火箭”学科,学习起来本身难度较大;金融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实践经验,很多内容仅看书本只能一知半解;金融还是创新活跃度很高的领域,没有足够的敏感性,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

作为监管部门员工,既要站在时代前沿,又要比金融机构员工水平高。社会对金融监管部门的期待也很高,受到社会舆论的质疑和指责是家常便饭的事。所以,在银保监会工作,都有很强的能力危机感。3.求知快乐感。银保监会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学历学识水平普遍很高,整体专业素质在分管行业内也绝对处于顶尖水平。在里面工作,能够接触最前沿、最全面的专业知识,能够接触最高决策机构和领导。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达城  老巷  追银族  老街  上班  达城消失的老街老巷之六  在追银族上班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