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黄金宝藏,主要以岩金和沙金两种形态蕴藏于地下,此外还有伴生金。天体运行、地球形成、火山爆发、古造山运动、岩浆喷涌、金元素从地核中被夹带喷薄而出等形成岩金;富含金元素的崇山峻岭,在日照风化、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山体滑坡、泥石俱下、洪水泛滥、河流稳水地段沉淀等形成沙金。也就是原生金矿经过风化地质作用,遭受破碎并由流水搬运到适当地点沉积下来,形成了砂矿(砂金)。

我国金沙江,黑龙江和湖南资江一带,砂金矿分布非常广泛。据科学的测定与推断,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有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

自然金是在热液地质作用中形成的一种矿物。自然金的原生金矿,统称为山金或脉金。原生金矿都一不规则粒状赋存于由热液地质作用形成的含金石英脉中。在这含金石英脉内,可与黄铁矿,毒砂,方铅矿和闪锌矿等矿物共生。我国山东省盛产黄金。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

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同时由于沙金具有亲和力,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小滚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金。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金块重达280公斤,它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

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0%,热水溶滤型0.9%。

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6--27.8%;古地台盖层局部中生代活化区,占1.1--1.3%,优地槽区,占12.9--15.6%;冒地槽区,占1.1--1.2%;而古地台盖构造区,则占47.1--47.7%。

怎样把一块铜变成金子?

通过重离子对撞。原子核是由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不同元素之间最主要的差异来源于原子核的电荷数,也就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量,当然,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其化学性质一样,这样的叫做同位素。所以,要想把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根本手段就是改变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考虑中子的影响)。

铜(Cu),质子数29,中子数35;金(Au), 质子数79,中子数118.那么什么是重离子对撞呢?很多人或许听过粒子对撞机,以及欧洲核子中心(CERN) 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或者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BEPC是正负电子对撞,LHC是质子质子对撞,这些对撞过程相对简单,产物相对较少,背景相对比较纯净;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对撞,就叫做重离子对撞,用于对撞的粒子是很重的原子核,比如说铜原子核、金原子核或者铅原子核,这些原子核的核子数在几十到200左右,相对电子/质子的质量来说是非常大的了,这样的对撞产物非常多,背景也非常复杂。

重离子对撞的生成物大多都是电子、轻介子(比如pion介子)、轻重子(比如质子等),质量越大的粒子产量越小,而能生成原子核的概率就更小了。但是这些产物的质量相对来说都比较小,很重的也不够几倍于质子的质量,但是金核大约是200倍的质子质量,而且需要恰当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结合生成。所以,理论上考虑,可以通过铜核-铜核对撞,提高对撞能量,则生成物中就有可能存在金原子核,但是这种产量以及提取并保存的手段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完全是赔本的买卖啊!!!。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金子  金子是什么变成的  金子怎么变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