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始,用银开始扩大化,其货币地位开始上升,白银渐渐普及流行。到元、明时期,官方打压白银(多次禁用金银),白银的货币地位已深入人心,用银大势不可逆转,明中叶时,白银成为主流货币,银本位正式确立。所以白银取代了铜钱成为主要的日常流通货币,也是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共同促成的,外部的白银流入导致白银价值下跌,人均白银持有量增加,使得白银作为日常流通货币有了可能,而商业活动的兴盛和明朝发行纸币过程中的错误举措导致民间把白银作为日常流通货币成为了必然。

中国白银作为货币是在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最早的银铸币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土的有银布币和银贝币,数量较少,这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银铸币。不过古籍文献并没有提到关于银贝或银铸币的使用情况。秦始皇统一战国分裂局面后,推行货币统一,以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银不作为货币,仅作器饰。在秦始皇之前,古籍文献中几乎没有关于以银为货币的记载,因而对于白银作为货币使用的状况,很不明确。

直到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铸造白金三品,这是史料中记载的最早由官方铸造的银铸币。白金三品铸行后,由于作价过高,被民间私铸,导致白金跌价,很快就被废止了。“白金三品”为银锡合金材质,白色,三品即三种不同形制:一、龙币,圆形且有龙纹图,重八两,值三千;二,马币,方形且有马纹图,重六两,值五百;三,龟币,椭圆形且有龟背纹图,重四两,值三百。

从春秋到东汉这几百年里,古籍文献中关于用银的记载很少。在魏晋南北朝隋三百六十多年的动荡时期,白银崭露头角。唐开始,用银开始扩大化,其货币地位开始上升,白银渐渐普及流行。到元、明时期,官方打压白银(多次禁用金银),但是白银的货币地位已深入人心,用银大势不可逆转,明中叶时,白银成为主流货币,银本位正式确立。

黄金,白银在哪个朝代开始作为货币流通?

明代以前,中国民间都是以铜钱作为主要流通货币,黄金作为等价贵金属,一般都是收藏或装饰用,白银因为价值比较低,所以在民间有小范围使用,主要还是作为官方大规模交易时使用。(明朝市井图)那么为什么到了明朝中叶,民间就开始大规模使用白银了呢?这就需要我们把目光放眼到当时的世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美洲那边的银矿和金矿激起了欧洲世界的淘金梦,白银产量急剧上升,大量白银流入欧洲。

而与此同时,明朝以瓷器、丝绸、茶叶等为主的商品行销整个世界,与欧洲那边保持着巨大的顺差。费尔南·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曾经说过,中国成为“吸进全世界白银的唧筒(即抽水机)。”巨量的白银由此流入了明朝(还要包括东南亚、日本等地流入的白银,这些地区也有大量的贵金属矿藏,同时也和欧洲一样,在与明朝的贸易中保持着逆差),造成明朝白银储量激增,价值下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就激起了连锁反应。首先就是明朝内部物价上涨了,铜钱的购买力下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不方便。比如你买一只鸡要带几斤的铜钱在身上。所以就需要另外一种货币来取代铜钱这种日常流通货币的地位。这个取代物并不一定是白银,也可能是纸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但是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纸币大多没落下什么好口碑,因为价值实在浮动太大了。

明朝刚建立不久,明太祖就发行了纸钞,叫“大明宝钞”,并且强制规定民间不准使用铜钱和金银,只能用宝钞。(现存的大明宝钞)但是封建时代的政府毫无信用可言,明朝收税的时候规定老百姓必须缴纳铜钱或白银,给官员发放薪俸或与百姓做交易的时候,却只给纸钞。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了。但是经济规律不是那么容易违背的,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宝钞信誉一落千丈,最后崩盘,大幅度贬值,到了一百年后,宝钞已经等同废纸。

我们在明朝的话本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买买东西的时候用了“几贯钱”或随身带着“数十贯”。1000个铜钱为1贯,1贯大概六七斤重,“数十贯”就是几百斤,怎么可能随身携带,所以这里的贯应该是指的“大明宝钞”。因为纸币靠不住,没人愿意用也没人肯接收,于是,民间私下里就开始使用白银作为流通货币,明朝官府也曾经禁止过,但禁而不止。

这就是一种客观的需要,除非打破整个经济循环否则只能如此。所以明朝干脆就废止了民间禁用白银的规定。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一条鞭法的实行,白银就变成了主要的流通货币。所以白银取代了铜钱成为主要的日常流通货币,也是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共同促成的,外部的白银流入导致白银价值下跌,人均白银持有量增加,使得白银作为日常流通货币有了可能,而商业活动的兴盛和明朝发行纸币过程中的错误举措导致民间把白银作为日常流通货币成为了必然。


文章TAG:白银  法定  古代  货币  白银什么时候开始  古代什么时候开始用白银当法定货币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