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青铜佛像通常用青铜制成,而清代的西藏佛像通常用黄铜制成。但中国乾隆时期的佛像也是铜制的。青铜佛像是用铜锻造的,表面镀金与否。当你想鉴定一尊佛像的来历时,你会首先考虑佛像的面部特征。西藏伪造的佛像封底,是把底沿向内切去,盖在中国伪造的佛像底盖上,即在佛像底沿切出铜刺,用铜刺固定底盖。

铜佛像如何鉴别与清洁?

谢谢邀请。铜佛像制作自十六国时期起直至今日。铜质佛造像有鎏金与不鎏金之分,又有汉传佛像与藏传佛像之别。各朝各代的佛像特征不同,地域流派差别亦不容疏忽。此外,佛像还包含佛祖菩萨罗汉及密宗的众多造像,复杂性进一步增加。所以,佛像的鉴定是一门学问,不仅需要一般的古董收藏知识和经验,也需要一定的佛教知识与学养,殊为不易。

更何况近年来,造假也波及到佛像及宗教法器。因此,如果不具体到某朝某代某种某类的铜佛像,鉴定根本无从谈起。所以问题的这部分无法回答。从收藏的角度来看,佛像最好不要过度清洗,去除了包浆,会增加断代难度,也不一定会更好看。但如果是近现代的作品,清洁的目的是为了膜拜,则另当别论。至于铜佛像的清洁,也要根据是否有鎏金,包浆是否需要保留而区别对待。

如果是早期佛像,锈迹掩盖了铭文或面容,则应适当清理,以露出足够信息为收,最好边缘处留下些老锈,为断代佐证。早期铜佛像如无鎏金,形成的包浆不要清洗,干绒布清去灰尘,保持原状最好。下面几尊佛像均为早期汉传佛像。其中有铭文处原为锈层掩盖,经小心剥离,露出字迹。由于鎏金层较厚,锈形成一层薄壳,钝性清除即可。有的疙瘩锈无法剝离,也不要勉强去除。

如何鉴定佛像及佛像的种类?

文藏来答作为普通人怎么知道这些佛造像来自尼泊尔,或是来自西北印度或是东北印度呢?罗文华以及来自世界各地致力于喜马拉雅艺术研究的学者们纷纷给出了建议文殊菩萨局部尼泊尔 红铜鎏金 嵌珠石 12世纪 93cm首先,材质判断。我们有个最简单的鉴别办法,就是材质,罗文华介绍说,在西北印度,绝大部分佛造像用的是黄铜或者青铜,而在北印度大多用黄铜,到了尼泊尔,则用红铜。

尼泊尔佛造像绝大部分是红铜鎏金,而其他部分地区的佛教造像很少鎏金。另外,汉地造像,用失蜡法比较晚,而整个喜马拉雅地区很早就采用失蜡法铸造铜像,除了失蜡法,五方佛台座上的细小的人物动物连枝等等,用其他方法很难做出来。五方佛的台座,前面是层层折角,后面是个半月形,塑造了各种人物动物卷莲纹等等,形象非常饱满,突出台座之外,从侧面可以看得很清楚,这需要非常高超的水平,而且在这么狭小的空间上,表现这么完美的图像组合,非常困难。

其次,通过造像外部特征判断。学者乌尔里希冯施罗德阐述了鉴别佛造像的一些简单方法。释迦牟尼佛 尼泊尔 红铜鎏金 10-11世纪 81cm一尊来自10-11世纪尼泊尔的释迦牟尼佛,高81厘米,红铜鎏金,这是止观美术馆(ZG1019)藏品。释迦牟尼佛螺发,额头宽阔,大耳长垂,弯眉细目,眼为豆荚状,向下俯视,鼻梁高挺,脸型方正饱满,面带淡淡的笑意,神态沉静慈祥,面鎏金基本脱落,显露出光滑细腻的铜质,表现出光滑饱满的肌肤。

右手持戒镯触地,左手施禅定印,右肩袈裟光溜溜。袈裟极薄极轻,袈裟边缘呈现出薄筋纱般的厚度。袈裟贴合身体,不露衣线,感觉像水出来一样。这尊释迦牟尼佛局部镀金紫铜,已经脱落。脸上明亮细腻的红铜,呈现出饱满光滑的肤质。佛的脸年轻,气质出众,身体放松,肩阔,胸阔,肌肉浑圆结实,饱满有弹性,有青春活力,身体曲线柔和。如何处理袈裟的轻薄质感?


文章TAG:如何鉴别青石佛像  佛像  青石  鉴别  鉴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