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很多出土玉器出现朱砂满沁的现象! 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局部开窗、干裂纹、牛毛纹、饭糁现象出现。 所谓“开窗”,就是“开窗见地”之意,古玉受沁时在受沁部位中间露出一小块原先的“玉地”,让人能了解这块古玉材料的本来面目。 所谓“饭糁”就是指玉器内部发生质变产生了次生物,出现了类似饭粒、玉米粥、渣或其它杂色点状的物质。

历经千年的全沁色,玉质可能发生钙化或者鸡骨白,表面仍然可以看到局部变质,或者沁色过渡,形成这种全沁色至少需要1800年以上。 所以,我们在辨别古玉沁色时,要认真观察,看看到底是朱砂红还是铁锈红,或是其它什么沁……不懂可以查看一下古玉鉴赏方面的书籍,或者问问行家,千万不要胡说八道!另外要综合材质、器型、纹饰、雕工去判断!不要一味地否定自己或他人的藏品! 朱砂在古代很稀少,采挖也很艰辛,贵比黄金!如果同时出现朱砂沁和铜绿沁的古玉,价值非常高!堪称国宝,可以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外,我们还需要借助放大镜、聚光灯,查看沁色是否浮于表面,是否出现在玉质疏松的或者绺裂部位。

一般情况下,绺裂部位受沁比较严重,随着裂纹变化,延伸。绺裂处颜色要深一些,裂纹周围沁色呈不规则分布。 很多朋友谈红色变!不敢收藏红沁古玉,认为红色古玉都是血沁或是染色的,以至于错过很多捡漏的机会!我恰恰相反,最喜欢红色沁,至今收藏了100多件红沁古玉。 有很多朋友找我鉴宝,我不但不收费,而且还耐心跟他讲解。

告诉他,红沁古玉不是血玉,也不是红玉,可以放心收藏! 这种红沁色是历经千年形成的,很自然的!即使放在温水里浸泡数月,依然那么靓丽!只是颜色没有那么深了,但玉质变得更加温润了,光泽变得更柔和了,稍加盘完,宝光四溢! 而现代仿古做旧的古玉色泽发暗,甚至无光泽,要么太深,要么太浅,很不自然!放入水中浸泡,大多会掉色,还会发出阵阵恶臭!大多高光,很透,比重小,没有沧桑感和柔和内敛的光泽! 古玉做旧染色自古有之。

从战国开始就有了。那时只是在上好的和田玉上面染黄色。因为帝王皇家崇尚黄色,黄又与皇谐音,黄玉又非常稀少,所以宫廷造办处的玉雕大师只好把玉器染上一层淡淡的黄色。下面这块汉代白玉就是染过黄色料的,如今只是作为一个标本留着讲课用。 从宋代开始,仿古做旧就大量存在了,但那时用的料还比较好,大多使用新疆的和田玉去仿战汉古玉。

古玉器的自然老化特征有哪些?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古玉器不管是传世的还是出土的,都有自然老化特征,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玉器表面大多包浆浑厚、古朴,光泽莹润,少数玉表面宝光四溢,用手背划过去,有牛奶般丝滑!入过土的玉器更显得沧桑,有熟旧感,大多像煮熟的米饭或者腊肉。二、入过土很长时间的玉器,玉表面大多凹凸不平,呈磨砂状或者丘陵状,有凹陷也有氧化凸起,汗毛孔清晰可见,这种汗毛孔类似人体皮肤毛孔,它有深浅变化,呈不规则分布,局部甚至出现土蚀、土咬、虫蛀、钙化、地弯、形变、裂纹等现象。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古玉沁色  紫光  灯下  十三  变化  紫光灯下古玉沁色有什么变化  古玉沁色十三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