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如果有机会收到生坑古玉,先认真考虑是否要盘玩。首先声明一点,生坑玉的来源是否合法,决定了要不要收藏此玉。生坑高古玉是否应该盘玩,有过体会、经验和教训,在这里与玉友分享。图七-八是战国玉璜,生坑近鸡骨白,经过多年的盘玩,宝光内蕴,十分美观。

古玉不清理干净,又如何去盘呢?

今天我回答这个问题,使我想起了我在九十年代,收获了一个玉章盒这个玉章盒,是块整玉打磨成的,其正面刻画有青天百日满地红,天下为公的字样,一九三四。另一面是世界联合基金会(字均为繁体字),一头刻画有AK13579,另一头刻画有AK1O514,玉辛盒有盖,盖面刻画很规范,上,下,均为英文,中间有人头像或许是世界联合基金会的标记,一边刻有世界联合基金会的旗帜,一边是国民党的旗帜。

有人说古玉熟旧感难仿,那到底什么才是古玉熟旧感呢?

古玉的熟旧感实际上就是不断侵染盘磨后,表皮和肌理都已经出现柔和光泽的一种说法。在小的籽料上也能看到类似的皮壳。但是一般在出土的古玉上非常明显,明清玉器上较少,成为外人无法模仿制作的一道复杂工艺,也被称为玉器鉴定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都知道,玉石它本身就是矿物质,那么新开采的玉石,往往会让人产生很新锐的过于新鲜的感觉,这个就是我们玉石的生熟感的区别。

所谓的生,就是玉石从矿物质当中开采出来的时候,他并没有经过人为的琢磨和佩戴,它表面的光泽以及内在的机理成分还并没有达到一种油润和温和的感觉的效果,所以他给人的光线是醒目的,而且这时候的玉器当中,因为有大量的原体存在的一些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那么它折射出来的光线一定也是较为集中和强锐的,所以看起来就有生硬的感觉。

而熟旧感,顾名思义,所谓的熟玉就是玉石经过抛光打磨之后,那我们要知道古人在制作研磨的过程是低速的手工琢磨,这种手工琢磨它的热度不是很高,但是时间却会很长,而且放大看表皮都会有细小的摩擦痕,一般做一块玉璧都是几个月,而复杂一点的拉丝或者其他的玉器有时是用年来计算时间的,那么在这种低温预热琢磨的过程中,实际上会对具体的玉料当中的分子结构会产生一些促进和改变,再加上制作完后一般都会经过抛光和佩戴,而佩戴的过程,在过去一般都是肌肤相摩擦的,在人体表面这种长期的耳鬓厮磨的状态下,经过汗液和其他油脂的浸染打磨,这样的玉器就会出现一种非常柔和的光泽,我们称之为包浆。

还有很多的古玉是制作完了以后直接就入土殉葬的冥器,那么这些玉器虽然没有经过人为的佩戴,但是因为加工时间较短制作的工期较快,表面的抛光就没有那么仔细,换句话说具体表面的机理上,缝隙相对也较为疏松,也便于其他的物质渗入,如果在一种恒定的温度下经过千年的低压或者是浸泡。其他的分子物质可能就会渗入到具体的肌理当中产生沁色,这也是我们看到很多玉质会出现各种各样青色的一个主要原因。

刚淘到的生坑玉,一般都是水沁土咬的锈迹斑斑,大家都是如何清理后再上手盘玩的?

谢谢邀请。首先声明一点,生坑玉的来源是否合法,决定了要不要收藏此玉。这在国内,目前可能是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海外,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也就有机会入藏不少高古玉,其中难免会有一些生坑玉。生坑高古玉是否应该盘玩,有过体会、经验和教训,在这里与玉友分享。以现在的条件,收到生坑玉应先拍照存档,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因为一旦上手清理盘玩,外观改变是不可逆转的。

多年前初涉收藏,还没有这个习惯,以致于损失了无法弥补的原始资料,现在无以对照。曾经收到一对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一对玉璜(图一)。三璜缺一,惜不成环。玉质雕工极好,有玻璃光并有朱砂痕迹。但附有片块状泥土,十分坚硬,无法剝离。以温水浸泡后去除泥土,但干后原有泥土处有覆有一层白膜状皮壳(图二),湿时不见,干后复现,十分难看,还不如不清理。

后悔莫及,决定盘玩其中一件。多年下来白灰皮已尽去,但原来的玻璃光泽也没了,成了目前的模样(图三)。另一片未盘,无土咬处玻璃光仍在,但如果当年未清理,可能更好看,更自然些。当然也有盘玩成功的例子。图四-六是汉龙凤佩,生坑条件好,基本干净。温水清洗后以稍烫手的水反复多次清洗,干后雕缝处有吐灰现象。多次清洗吐灰减少后开始佩戴,一年多后沁变得更加通透,色泽鲜明,几呈五彩。

图七-八是战国玉璜,生坑近鸡骨白,经过多年的盘玩,宝光内蕴,十分美观。图九的汉代剑璏,原有玻璃光,盘玩经年,但沁色改变不大,玻璃光也盘没了,有点后悔,不能算成功。总之,如果有机会收到生坑古玉,先认真考虑是否要盘玩。有些干净的生坑玉,保持原始状态可能更好。如果决定盘玩,温水泡洗多次即可盘玩。有人开水煮,有人化学消毒水浸泡,都是过分之举,有可能会伤害到玉质,实属不智。


文章TAG:生坑  古玉  第48讲:生坑与熟坑古玉  生坑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