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人神相通由能够通达于天庭的巫师来完成(参见《山海探幽(1)》),所以《山海经》所记载的正是华夏先民所处的巫玉时代。《山经》记载山川、河流、矿藏、物产、动植物、奇珍异宝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两件特别重大的事项:一是所有山川矿藏记载中,“玉”为第一、金银铜铁等金属为其次;绝对达到凡玉必录,甚至有些山不出玉还做特别注明(1.27),可见对玉产的重视程度。

《山经》五卷南、西、北、东、中共记录大小山川约446座,其中202座山出产玉,记载还细化到山之阳出玉还是山之阴出玉,所出为白玉、水玉、碧玉等玉料的品种。将玉矿产提升到如此重视的高度,世界古各大文明中唯有华夏。二是山必有神、神必有祭、祭几乎必有玉。《山经》五卷又细分为26篇,大约每篇为一个山系,每个山系的结尾都是统计本系山的总数、山神的形状样貌、以及“其祠之礼”(就是祭祀山神的仪式),就是山必有神、逢山必祭。

大多数山系为同一类山神,如“其神状皆鸟首而龙身”(1.10)、或者“其神皆龙身而人面”(1.42)、或者“其神状皆羊身人面”(2.61),等等。但也有比较大的山系,即使同一山系山神的形状样貌也有不同,如“凡四十六山。……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十四神皆彘身,……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3.91),即46座山有44山神,其中有20神是人面马身、有14神是猪身、还有10神都是猪身八足蛇的尾巴。

祭必循礼,一般单一神系的就用同一种祭礼,如“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5.26),就是祭祀这些山神的时候都要用带毛皮的动物,连同一块彩色的玉投入山中,不需用精细的米。但如果是多神系就要严格地分别采用不同的祭礼了,如“凡十九山,……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圭百璧。

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栓一羊祠之”(2.20)。即这个山系一共19座山,祭祀华山神的礼仪是:用太牢之礼;羭次山的山神很神妙,祭祀时要用火炬,先斋戒一百天,然后用一百头纯色的牲畜做祭品,把一百块美玉埋入地下,再烫上一百樽美酒,把一百只珪和一百只璧系在山神的颈上作为祭祀时的礼物;剩余的十七座山的山神,都是用一只纯色的完整的羊来祭祀。

《山经》记录大小山川446座,分为26个山系共达40式祭礼,其中必须用玉为祭品的多达27式;有些祭礼要求用玉达2种及以上(3.43),有些祭礼用玉要求竟然多达百珪和百璧(2.20),其规模之大令人惊奇。如此奉玉为神级品,山必有神、神必有祭、祭必有玉,全世界唯有古华夏文明带有这样的古玉文化色彩。所以《山海经》的古玉文明确定了古华夏的人文定位,其地理区域与前述的《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养玉  传承  三年  玉为什么具有传承作用  为什么说人养玉三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