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方不够紧凑,可以用封条填充;如果地方是空的,可以用印章充实。这个印章就像一个小砝码,让画面流畅。汉印兴盛的时候,印章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人们有随身携带的习惯。其中,印章称为仿制品。也许这是因为印章美观,难以仿制,使得仿制有别于秦小篆书法。

为什么书法落款盖两个印章?

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印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有锦上添花的妙用。试想,一张纸上,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似乎略显单调,完成之后加上一两枚印章的话,画面一下就生动了起来,有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要创作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作品中的笔法结字章法落款等元素需要完美外,钤印也必须是雅美的才好。因此历代书家对钤印都非常重视,甚至很多书家都是亲自治印,让印与书完美的结合。

落款用章都是姓名章,有的姓名在一起的,也有的姓名分开的,所以会看到落款有两个印章。古人在落款用章时是十分讲究的,有用章的礼仪如果是小辈给长辈或者上首领导书写,应当用名章而平辈之间的交往书写,应该用字章而如果是长辈或者上首领导给下面人写,会用到别号章,如果不懂这些的话就容易贻笑大方。当代的书画名家张大千先生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也凑合,其它形状就不太可取了。

姓名章一般分为阳文白文和阴文两种,如果一幅作品想盖两方印章的话,最好一朱一白相宜。尾款用章一般都是先是姓名章,后字号章。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是有一些讲究的,如果盖得不当不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了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大小适宜,印章的大小要与作品的幅式相匹配,与题款字相等为宜,或者略小一点,但不可大过题款的字,否则不雅。

如果是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数量不宜多,钤印的数目,自古喜用单数,因为单数为阳,古语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位置恰当。一幅作品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感觉空了可借用印章充实,这枚印章就像小小的秤砣,使得画面平稳。落款下面如果有空白的话,钤印在落款下面就好,如果没有空白的话宜左不宜右。

轻重权衡。印的种类来说,朱文印比白文印轻。墨色淡雅的作品用朱文印比较好,这样轻重比较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钤白文印,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形成强烈的对比,辉映成趣。风格一致。印章的风格应该和作品的书体风格协调一致。例如,小楷作品就不适合那种单刀直入的急就章奔放雄健的书法就不宜钤盖那种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

为什么书画刻章都是篆体的?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的古文。一般人都认为大篆是周宣王公元前827年时太史籀所造,故大篆又称为籀文。在统一六国后,秦国综合了七国的文字制定出了一种通用的文字,也就是小篆。现代汉字就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最早的印章可以追溯到上古三代时期,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具体的已经不可考证了。

刻制印章的目的主要出于实用的目的,作为一个信物而存在,最早时是用在封泥上的,后来才印在纸上面。印章上的文字,最早时一定都是鸟虫书图腾符号之类的人类早期文字。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规定了八种书体。其中用于印章的叫摹印,也许这是为了印章的规范美观和难以仿制,使得摹印与秦小篆书法有所差异。东汉王莽时期又规定了六书,印章字体叫缪篆。

其实仿和Miu印指的是同一个字体,不同于青铜器铭文和篆书,是为了符合印章的规范要求,其笔画方正工整。许多中国印章都是这种类型。汉印兴盛的时候,印章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人们有随身携带的习惯。同时,古人重印,印书信,印书信,重要文件都需要盖章。这种规范书体的官印行为对后世影响很大,形成了篆书以篆书为主要字体的约定俗成。


文章TAG:青金石印章为什么  印章  落款  金石  书法  两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