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商代玉器都有什么玉料,产地,特点?

谢谢邀请,公元前16世纪初到公元前11世纪,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称之为商代,考古学当中一般都是以商王盘庚迁殷为标志,将商文化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的遗址主要有河南郑州二里岗。晚期的有河南安阳的殷墟,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四川广汉三星堆和成都的金沙遗址等等。早期的玉器,时尚厚重,素面材质较多,使用的玉器材料大多数是以地方玉为主。

其中角闪石、蛇纹石以及其他的一些地方玉材都能看到。到了晚期的时候,在他的玉器中就能看到有很多是来自于新疆和田地区的玉料。这与西域通道畅通,玉材源源不断的进入到中原,有很紧密的关系。在商代的遗址当中,我们现在还发现很多玉器材料,实际上是来自于甘肃的马鬃山马衔山玉料,我们将这种青黄色的玉料以前也划为透闪石,也曾经把它误认为是和田玉的一种。

那么现在经过重新的勘验,证实它的产地实际上是在青海高原的另外一个位置,应该是同属于昆仑山脉的一种,但是跟和田玉的透闪石还是有所区别,实际上在汉代的狮子山汉墓当中也发现了大量这样的玉材制作的玉器。可以想象在商代由于部落之间的战争,不断的掠夺和收刮当地的玉材与工匠,所以在商文化的玉器当中,也就出现了多种材料,多种造型以及多种纹式的共存现象。

古代玉器的“橘皮纹”有什么特征?它是怎样形成的?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将结合一些古玉图片来谈一谈:玉器表面的橘皮纹分为原生橘皮纹和次生橘皮纹。所谓橘皮纹,就是指类似于橘子皮或者人体皮肤那样的纹路,呈磨砂状,表面凹凸不平,既有凹陷又有氧化凸起,玉表皮毛孔分布毫无规律可循,呈自然分布状态。所谓原生橘皮纹,就是指玉石长期被河水冲刷、浸泡或者裸露于地表 ,受氧化、干化、日照引起的自带橘皮纹。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玉石籽料,山流水料里头。说白点,很多老玉石都具有原生橘皮纹,所以不能以橘皮纹来判别古玉真伪!所谓次生橘皮纹,指的就是古玉久埋于地下,在一定的环境、温度、湿度、时间内受沁、氧化、侵蚀、剥落形成的橘皮状的玉表面。这种橘皮纹通常伴随局部开窗、地弯、形变、钙化、白化、土蚀、虫蛀、受沁等情况出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古玉经过原始的打磨和抛光后,玉表面呈现出凹凸不平的截面,截面上出现许多横七竖八、杂乱无章、叠加的、不平行的、间距不等的线条。

因此,古玉长期受沁氧化后还保留了原始加工痕迹——磨砂状的玉表面。古玉久埋于地下,受地热、地湿以及自身分子结构不平衡或者应力不均匀的影响,表面大多呈失水状态,起皱纹疙瘩,通常凸起的地方和玉质疏松的、绺裂部位产生的橘皮纹表面空隙要多一些,大一些!凹下去的地方大多是土蚀、虫蛀、钙化等原因引起的局部脱落造成的。

这种橘皮纹表面的毛孔是会“呼吸”的,而且会“吐灰”!这些毛孔呈不规则分布,凹下去的涡涡边缘是平缓的,非锋利的,空隙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有浓淡层次过渡和变化的。玉表面长期受沁、氧化,形成了一层厚厚的包浆或者光泽,这种光泽是非常柔和自然的,就像夕阳西下照到冰面上的感觉,绝非高光、贼光!因此,真古玉大多宝光四溢,用手背划过去,有牛奶般丝滑!钙化或白化、土蚀、虫蛀、全沁等特殊情况除外。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有何  特征  玉石  它们各自有何特征  玉石出现的地方有什么特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