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里有一件精品,震旦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太阳神也是其中的精品。上海震旦博物馆藏太阳神马蹄形箍形器一端作平口,一端为斜口,平口两侧各有一小孔。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个戴在头上的玉冠,只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才可以戴。红山文化后期的女神崇拜也很值得注意。因为之前写了几次了,也不是这篇的重大就不写了,感兴趣的可以去我之前的问答里找。

红山文化遗址考古证实了传说中女娲的存在了吗?

这个问题先要梳理伏羲、女娲母题到底属于上古时期的哪个文化系统?必须先对关于伏羲女娲的史料进行考订,然后结合考古情况,做审慎的推测。基本上,红山文化与伏羲女娲是有一定关联的。如下:一、伏羲女娲题材的梳理历史上有几次民俗文化的爆发期,第一次是战国中后期,第二次是西汉,第三次是唐宋转折期间,第四次是明清时期。

由于民俗文化的介入,使得伏羲女娲的形象有了很大的窜乱,让今人无从下手进行梳理。因此小编不再考虑战国以后的资料,仅就先秦史料来梳理一下。根据先秦时期的正史及较为重要的旁证资料,伏羲、女娲的源流是非常模糊的,而且起源非常晚近。先秦时代的史料中,伏羲女娲最早出现在《列子·黄帝》、《山海经》、《世本》里,形象内涵仍各有不同。

另外是长沙子弹库的楚帛书,也属于新近出现的一手资料,其乙篇叙述了一个男女双神天文启蒙的故事,也被一些人认为是伏羲女娲。翻检这些史料,可以清晰看到伏羲女娲主题存在着不同的内涵路线,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象,大致上有三种情况:一是《列子》《庄子》诸子书里的伏羲人皇;二是跟大禹治水有关的历史题材的衍生版本(楚帛书、《楚辞》);三是《山海经》系统的神话形象。

二、诸子书中的伏羲女娲在第一种情况,即伏羲女娲是上古人皇的名号。可以看到《庄子》、《列子》、《易·系辞》都有记录,因此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毕竟这三部书都是先秦时代的。所以就可以认为,伏羲女娲是上古黄河下游流域土著居民的领袖人物或家族/部族,其文化贡献相当巨大,例如与初步的天文观测和文化符号有关(八卦)。

一向严谨的司马迁对此不敢肯定,只是在《太史公自序》里说到“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列子·黄帝》:疱牺氏、女蜗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4000  文化  红山  公元前  公元前4000年  红山文化之后什么文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