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宗开始,明朝逐渐解除了对白银的禁令,白银逐渐成为真正的货币。大致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古代才真正开始大规模使用白银作为日常交易钱币。虽然当地的白银储量和产量都非常有限,但古代中国最终通过大规模的对外贸易吸收了世界各地的白银,进而积累了数量惊人的白银资产。
乾隆皇帝每年花费几千万白银,到底从哪弄来的钱?
首先讲一下清朝的财政支出模式,清朝的财政管理归属于户部,户部管理全国的钱粮。皇帝的花费由内务府管理,户部每年向内务府拨款60万两白银,这些钱算是皇帝的零花钱。但是在乾隆皇帝统治时期,这点钱连一个月都不够花,乾隆皇帝经常大兴土木,六次下江南边境上的几次战争,都需要大量的银子。依靠户部的拨款肯定不够,而且乾隆皇帝还会接济户部。
有一次户部的银子周转不开,乾隆皇帝命令内务府向户部移交了100万两银子,所以说,乾隆皇帝根本不需要户部的银子,而是有自己的渠道。 乾隆皇帝获得银子的渠道很多,首先是自己的皇庄。在明清时期,包括皇帝在内的贵族们都拥有大量的耕地。这些耕地不需要缴纳赋税,皇庄的所有农产品都会被兑换成银子,然后移交给内务府。
皇庄的收入是皇帝的合法收入,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除了皇庄之外,还有就是两淮地区的盐引。按照清朝的规矩,只有拥有朝廷的盐引,才能进行食盐买卖。但内务府掌握了大量的盐引,并且把这些盐引租给了两淮地区的盐商们。盐商们每年都会给内务府一大笔租金,估计有200万两以上,盐引的租金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清朝统治时期,进出京城必须从崇文门经过。
进出崇文门需要按照货物的标准,缴纳非常高的赋税。请注意,崇文门的赋税不归户部管理,征收的所有赋税全部交给内务府。一年下来,崇文门最少也能向内务府缴纳100多万两银子。在乾隆统治的后期,和珅负责崇文门的赋税问题,征收的标准进一步提高。崇文门堪称是乾隆皇帝的北方金库,有北就有南,南方金库就是著名的粤海关。
清朝奉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所有的贸易都只能在广州进行,而且必须依靠广州十三行。清朝在广州设立了粤海关,向西方洋人们征收赋税。根据计算,粤海关每年能够上缴200万两银子以上,这些钱不入户部,而是交给了内务府。最后就是臭名昭著的议罪银制度,这是乾隆后期的一种敛财手段。由于花销太大,内务府也有心无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乾隆皇帝推出了议罪银制度。
那些犯了错误的官员们,缴纳一定数量的银子能够继续做官。此例一开,清朝的官场风气迅速腐败。对于官员们来说,即使朝廷追究,自己缴纳议罪银就可以了。包住了自己的官位,可以变本加厉的压榨普通百姓。这种情况在乾隆皇帝在位的后期非常普遍,始作俑者就是乾隆的宠臣和珅。由于放纵和宽容,和珅组建了一个庞大的贪污集团。除了皇庄的收入之外,其他的收入本来都应该归属于户部所有,但乾隆皇帝利用自己的权力,把这些收入私有化。
结果,乾隆皇帝不愁银子,但户部的开支始终捉襟见肘。很多关乎民生的问题,由于户部的银子有限根本就无法展开。议罪银制度更是让百姓们怨声载道,各方面的问题开始逐步凝聚,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在乾隆皇帝在位的末期,清朝爆发了波及9个省的白莲教大起义。由于民生艰难,白莲教开始迅速传播。发动起义之后,大量的百姓加入了白莲教,清朝用了8年时间才平定了这次起义。
百年前我国是白银流通大国,但却不盛产,那白银是从哪里来的?
清末各种不平等条约中的赔款往往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两白银。在我们既定的印象中,古代似乎有大量的白银,人们主要以白银作为货币。但是,其实古代大部分时期的主要硬币都是铜币,白银的普及其实是很晚的事情。不仅如此,中国整体上是一个银矿稀缺的国家,但当地的金银产量却一直不多。但明清时期中国被称为白银帝国,巨额白银主要来源于当时的外贸顺差。
文章TAG:白银交易钱从哪里来 白银 百年 大国 流通 我国 白银交易钱从哪里来 百年前我国是白银流通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