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货表面的“桔皮效应”是由于翡翠内部不同矿物晶体的硬度有差别,较软的颗粒会被磨蚀形成下凹状。“桔皮效应”与溶蚀坑的区别在于:“桔皮效应”所形成的坑的边缘比较平滑,而B货溶蚀坑的边缘比较锐利,这种感觉就好像是高低起伏的平缓山丘与水泥地上的裂缝(或坑)之间的差别。A货“桔皮效应”与B货表面“酸蚀网纹”和“溶蚀坑”的对比图2看颜色由于经过了酸洗漂白,翡翠中的氧化物和其它易溶的杂质被溶解,黄底和脏底被清除,但浅绿和粉藕底色仍会存在。

再仔细观察翡翠白色的部分,如果是B货则特别白,没有杂质没有灰黄的成分,浅绿的部分也可以发现类似的特征,绿色显得特别鲜纯,无黄灰色调的干扰。但是,也有少量酸洗不彻底的和使用带有黄色调树脂胶的翡翠B货,看不出这一特征。天然翡翠在放大观察时常可见到小锈斑、小黑点等杂质。如下图所示:这三块是同一块料子,左边是A货,中间是酸洗过但还没充胶的B货,右边是充胶后的B货。

水头是不是好很多呢,酸把黄灰等杂色都洗掉了。下面这两个,大家看看是A货还是B货?上图这两件都是满绿的A货翡翠,绿色非常纯正,仔细辨别可以发现它们的绿中透了点黄色。人的眼睛对黄色是极为敏感的,如果想要准确定义手中翡翠的颜色,一定要勤加练习自己的眼力了!下面这件是B货的绿色,可以做一个对比↓↓↓B货翡翠的绿色非常鲜纯可以看出这个绿里面缺少黄色,对色彩稍微敏感的朋友应该能看得出来3看色根先弄弄明白什么是色根?看下图~↓↓↓上面图片的绿色部分,从浓到淡从有到无,过渡得几乎让人看不出从哪里开始有颜色!这个就是B货的色根扩散,或者有人叫颜色发飘了!这是因为B货里的胶充填了隔阻颜色的裂隙,光线很容易在翡翠颗粒之间相互传递,因而缺乏了裂隙面的反射。

而光线在天然的A货翡翠中传播时,会明显受到翡翠的粒间边界或微裂隙的阻挡。这就是色根,看下图:天然A货翡翠的色根不过,现在的染色技术也是相当成熟,可以做到点状上色,所以看色根是否漂浮只能是一个辅助判断,要结合其余特征综合鉴定。来开开眼,下面图片是仿A货色根的B C货。仿A货色根的B C货翡翠,可以乱真了!总结一下吧总的来说,除了第一种用放大镜观察表面能比较明确地鉴别出A货和B、C货的区别外,后两种鉴定手段更多的属于主观感受层面,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逐渐区分开来。

有些带过的翡翠为什么检测不出来是A货?

谢谢邀请,我是珠宝培训师艾昊,我来回答首先,你买的是不是所谓的“清代老翡翠”?这个问题的出现,让我想起了前些日子那些在我账号下面留言,为所谓的“清代老翡翠”正言,话说这种老翡翠是无法通过检测仪器,并怒斥当代的检测机构不给他们机会,用以欺骗消费者。其实网上每年类似的新闻都会出现,看下面这则新闻,花了32万买了一个老翡翠,最终的鉴定却确定为B C货,也许这就是带了很久的翡翠,最终无法检测出是A货的主要原因。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翡翠  货变  实践  翡翠A货变黄怎么办  实践中判断翡翠A货的7种方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