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鹅卵石上的文字描下来之后,寄给了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古文字专家李学勤先生。李学勤教授很快来了回信,他首先肯定,石头是战国时期的,但是他却并没有第一时间辨别文字,而是问了陈应祺研究员三个问题:第一,出土鹅卵石的附近,有没有大的土丘?第二,有没有河流水泊。第三,附近有没有高山?平山县三汲乡这三个条件全部符合!三汲乡就在太行山东麓的丘陵地带,附近流淌的就是滹沱河。

有山有水,是个好地方。从那些土丘上发现的大瓦片更是印证了从五十年代以来,文物学者们认定的几个疑似王侯陵墓。李学勤教授获悉这个好消息,立刻动手开始翻译鹅卵石上的文字。很快,文字就被翻译了出来。监罟有臣公乘得守丘,丌臼將(输入法没有这个字,右边是个酉)曼敢谒后尗(shú)贤者其中的“有”字通“囿”,连起来分析的话,应该是“监罟囿”是守陵的将领或官吏的名称。

守陵的这两位一位叫公乘得,一位叫丌臼將。当然,也有另一种解释,因为“罟”是渔网的意思。那么也可以解释为,这两位曾经给王侯干的是看守园囿,捕鱼的活计。后来又担任“守丘”,也就是看守陵墓的工作。咱们都知道看守陵墓的活,没别的,就是一个寂寞。可能这两位官吏,心中孤苦,出头无望,就在鹅卵石上刻下了这几行字,告诉后世的诸位君子贤达,有他们这两个人曾经在这里忠于职守。

这封石头信,告诉我们,这附近一定存在一个战国时代的王侯墓地群!瓦片,土丘,文字,太行山,附近的灵寿县,几个线索一碰,这可能是古中山国的遗址所在地!中山国号称除战国七雄之外的第八雄!这个中山国,可不是刘备的先祖中山靖王那个中山国。这个中山国,是战国时候的一个诸侯国。说起来,这个中山国比三家分晋的韩赵魏三国还要传奇。

本来是北方白狄人的鲜虞部落,在今陕北绥德一带活动。后来又迁徙到太行山区。最终在公元前的506年,定都中人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唐县附近。这一下,就从此变成了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心腹之患。无他,一是地理位置,二就是国力堪可一战。看看古中山国处的位置,就可见一斑。三家分晋之前的中山国三家分晋之后的古中山国由图可见,无论是在三家分晋之前还是之后,尤其是三家分晋之后,古中山国可以说得上是一股不容轻视的力量。

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山国,先后被魏国和赵国灭国。而在被魏国灭国之后,中山国王退居大山深处,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再次振兴中山国,仍旧定都灵寿,其坚韧之处,算得上是战国独一份了。而由于其国由北方白狄人部落发展而来,又定都中原腹地。所以,之后文物专家们在古墓中发掘出的文物,带有明显的北方游牧民族大胆的想象力和中原华夏文化厚重的底蕴互相交流而产生的“化学反应”。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中山  宝石  城市  城市吧中山...  中山哪里有宝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