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五光十色的珍宝绝大部分是明、清两朝皇宫中的珍贵文物,一部分是大清帝国的遗老遗少们向溥仪进贡的,件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了长期留居苏联以逃避法律制裁,溥仪拿出一部分珍宝分别送给伯力收容所的所长捷尼索夫少校、一个中尉看管人员、一位内务局的翻译和其他工作人员。不仅如此,溥仪还把“礼”送到了伯力收容所所在的州内务局。
一天下午,州内务局道尔吉赫局长宴请溥仪吃饭。宴会上这位局长对溥仪说,苏联虽然胜利了,但还需要恢复战争的创伤,今年遇上大旱,收成不好,困难很多,希望溥仪能尽力支持。这是暗示溥仪献出带来的贵重品。溥仪当即表示一定尽力,随后溥仪趁热打铁,再次提出了留居苏联的请求。此事当然不是一个州的内务局长所能解决的问题,但他满口答应,一定向莫斯科反映,同时代表苏联政府深深感谢溥仪的慷慨解囊。
宴会结束后,溥仪一回到自己的监号,就同溥杰等亲属商议了对策。大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敬酒不吃吃罚酒”,无论如何也得贡献出来才行,但是,既要表现出“慷慨解囊",又要把最贵重的部分保存在自己手中。他们把从大栗子带出来的一只装电影放映机用的立式提箱略加改装,把黑绒里子揭起来,在箱底做一夹层,然后把精选出来的468件“宝中之宝”放置其中,然后又照原样糊好了揭下来的黑绒。
把“宝中之宝”藏好后,又选出一部分珍宝献给州内务局。最后,还剩下一部分,他们几个人分别把这些东西藏在身上。溥仪的西服上衣里面也缝上了几个兜,装满了宝贝。可是,按收容所规定,每星期犯人都要到集中营去洗澡,这时候,藏宝的衣服总是无处可藏,所以,过了一段时间,溥仪感到不妥:一旦被发现,势必被没收,不仅落个“欺骗”的罪名,而且“长期留居苏联”的目的肯定也达不到了。
怎么办呢?想来想去,溥仪决定毁掉它们!毁掉的方式各种各样:最先毁掉的是1000多颗珍珠,由毓喦在火墙的火烧得正旺之时一下子扔进去化为灰烬了;一些钻石,毓喦用铁锤砸,但未能砸碎,结果被苏联管理人员发现后没收;二只藏在毓喦身上的金镯和一个金别针,被他偷偷扔进伯力四十五收容所楼后台阶下的一个深洞里了;毓嶦保存了一副宝石金手镯,怎么处理呢?他想,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把它沉到江里。
他把金手镯用一块黄绸子包好,一天,趁着在江边散步的机会,偷偷把金手镯扔进了冰窟窿里,每次散步都有苏联哨兵跟着,但苏联哨兵没看到。但是,万万没有料到,金镯子沉不下去,小黄包浮在了水面,毓嶦吓坏了,他急中生智,连忙趴下装作喝水,顺势把黄包捞了上来。有了这次教训,毓嶦回来后,找了一块石头,把金镯和石头包在一起,第二天又到江边散步时,总算完成了“沉镯”的任务。
文章TAG:手镯 曼都 排行榜 曼都珊手镯怎么样 手镯品牌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