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感主要是通过观察瓷器外露轮胎部分的各种痕迹来区分新旧。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了主要从感觉和声音等现象来区分新老尸体。这篇文章主要讲印象。从景泰蓝的胎骨粗细、釉色、发色、丝线、镀金、花纹、题材等等来看,很难模仿出有时间感的东西。
景泰蓝如何进行鉴定?
从景泰蓝的胎骨厚薄釉料发色掐丝纹理鎏金程度图案主题器型等等来进行判断,有年代感的东西,身上的年代感是很难模仿的。只有多看老的图录,多问懂的人,再看新的物件,再看仿的物件,才能归纳总结,通过阅读外文书籍(国外的写的透),最后学会断代!起码坚持每天看50件以上,这是我的方法,闲鱼上可以看并交流!慢慢积累!。
怎样鉴别新老瓷器的胎体?
瓷器的鉴定方法目前社会上主要有两种一是运用科学仪器,二是依靠传统经验。传统鉴定方法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强调五大要素,即瓷器的胎(包括制作工艺)釉造型纹饰款识。这五个方面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器物上都具有不同的年代特征以及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于从事瓷器收藏的爱好者和初学者来说,这是学习鉴定瓷器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每件瓷器断定年代时,都要通过眼睛的观察用手抚摸的感觉,分析它的胎釉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的特点,才能做出判断,这便是传统的目测手试法。这种方法是几代古瓷器研究者经过长期的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也应是科学的总结,是现在国际上鉴定古陶瓷通用的方法。上篇文章我们说了主要从手感声音接底现象等方面来区分新老胎体,这篇主要来讲一下观感。
观感主要是通过观察瓷器露胎部位的各种痕迹来区分新老。主要有以下几种跳刀痕螺旋纹跳刀痕是以刀或其它工具在修制瓷器底足时形成的放射性条状痕迹。瓷器拉好坯后在挖足修足时如刀不锐利,或轮车的旋转之力不均匀,易导致坯体上产生放射状条纹,即是跳刀痕。跳刀痕在元明清民窑瓷器中多见,在官窑器中极为少见。目前有一些明清瓷器仿品,也故意在底足上仿做出跳刀痕,所以不能一看底足上有跳刀痕,就认为是老瓷器真品,对跳刀痕也需要认真辨伪。
明洪武釉里红牡丹菊花纹盘残片明洪武釉里红牡丹菊花纹盘底跳刀痕明万历青花瓷片跳刀痕老瓷器上的跳刀痕是从底足边向中心呈现放射状的细条纹,这种放射状的条纹宽窄长短不等,呈不规则状,有的非常明显,也有不太明显隐约可见的痕迹,有宽一些的,也有细密的,且大多数有跳刀痕的底部都是失釉的。老瓷器上的跳刀痕古朴自然,没有人为故意造作现象。
新仿瓷器上的跳刀痕因为是刻意而为,故放射状的条纹较整齐,规规矩矩不够自然,放射状条纹或旋转纹凸起,有的如搓板状,与历史上的工艺自然形成的跳刀痕有较大差别。收藏爱好者只要熟悉了老瓷器的跳刀痕特征,就很容易辨别真伪。仿元青花人物玉壶春瓶底跳刀痕螺旋纹与跳刀痕一样,是瓷工在修胎底时留下的,多出现于元明时期露胎器底,俗称为脐状乳突等名。
在拉坯时,瓷工削底是从外缘向底心推进的,止于底心,一刀完成,由于转台转速较慢,吃刀量大,转动不够平稳,因此造成了特别明显的螺旋状切削痕迹,纹路一般顺时针旋,也有少数逆时针旋,实为瓷工左右手不同的操作习惯所至。老瓷器螺旋纹自然流畅,而新仿器螺旋纹生硬,鼓瑟胶柱之感十足。元青花小杯元卵白釉瓷片元钧瓷片三件器底脐状足仿元青花大盘底螺旋纹泥鳅背泥鳅背是指明清官窑瓷器足背皆削得圆润,俗称泥鳅背。
老瓷的底部自然上釉,比较光滑有质感。新仿器的足缘或器物的沙底太圆,可观察到人工打磨的痕迹。任何人的脚边或沙底太光滑都值得怀疑。清雍正官窑黄绿龙纹碗,清雍正官窑粉彩球蝴蝶碗,仿明青花板底燧石红。在中国古代瓷器,特别是民窑瓷器的裸露部位,往往有深浅不一的红色烧制品,深的呈橙红色,浅的呈浅红色,因酷似火山岩中的红色而被称为燧石红。
文章TAG:景泰蓝怎么分辨新老 新老 景泰蓝 胎体 鉴别 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