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说的武王伐纣之时的时间和当时对应的天象。其后更有把天鼋当做黄帝的氏族名称、氏族的徽号、氏族的图腾的。铜镜在古代是照面容的用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仍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从现有的历史资料表明,传国玉玺应该是从秦开始的,在宋朝的时候销声匿迹。

请问铜镜出在哪个朝代?

铜镜在古代是照面容的用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仍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铸制精良,形态美观,图文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据考古资料記载,远在殷商时代就已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金属细工制品,以后各代均有铸造。铜镜种类繁多,一般可分形制,镜面,背面,钮,钮座,内区,中区外区,边缘,圈带,铭带,镜铭,主题纹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收藏铜鏡的队伍中,历代铜镜正在呈现受市场追捧的积极态势,逐渐形成新的投资与收藏热点。

从投资角度看,战汉,唐代是铜镜流行发展铸造技术,艺术风格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期这三个时期铜镜,最值得投资收藏,铜镜的收藏价格也是这三代的最高。宋,元,金时期的价格较低,明,清时期的铜镜就不太值钱了。战国的山字镜,唐代的瑞兽葡萄镜,人物故事镜等都是拍卖场上高价迭出的品种。镏金,错银,镂空彩绘,螺钿镜,金银平脱,贴金贴银等镜当然更为珍贵。

玉玺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

从现有的历史资料表明,传国玉玺应该是从秦开始的,在宋朝的时候销声匿迹。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相传秦国的玉玺是秦王用和氏璧精雕打造而成的,所以只有一个,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环刻“双龙戏珠图案”,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有人认为红山大墓中手中所握玉龟的墓主是黄帝,黄帝真的有天鼋氏之称吗?

所谓黄帝有天鼋氏之称,主要来自于“我姬氏出自天鼋”这一记载的延伸,以及周代《献侯鼎》等铭文关于“天鼋”的记载。郭沫若等人进一步论证:天鼋二字,铭文多见,旧译为子孙,余谓当是天鼋,即轩辕也。“天鼋就是轩辕”之说就此流传开来。其后更有把天鼋当做黄帝的氏族名称、氏族的徽号、氏族的图腾的。然而,史籍记载“我姬氏出自天鼋”这一原文中“天鼋”却只是星象分野,后世更无天鼋氏的记载,说黄帝就是天鼋,或说黄帝有天鼋氏之称只不过是今人臆测而已!《国语·周语》原文:王曰:“七律者何?”对曰:“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

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则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逄公之所凭神也。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天鼋乃北方玄武,属于十二星次的玄枵,玄枵由二十八宿中的虚、女、危三宿组成。古代二十八宿对应地上叫分野。玄枵的分野是山东北部的齐国属地,是姜子牙所封属地。

原文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此处说的武王伐纣之时的时间和当时对应的天象。故言: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大姜,为逄伯陵之后。逄伯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建立逄国,为伯爵位,也称逄伯陵。

至西周武王时,逄国灭亡,易其地为齐,改封给姜太公。玄枵(天鼋)对应的星象分野正是后世山东北部的齐国属地,也是周人母系逄伯陵之所在。故又言: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则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逄公之所凭神也。周人自述“我姬氏出自天鼋”,前者言周人建立大周时时间和对应的星象;后者言周人母族逄伯陵所在后世齐国的星象分野。


文章TAG:玉龟  钮印  朝代  悠久  全方位  全方位解读悠久的龟文化  玉龟钮印什么朝代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