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田玉在开采出来之前,不也是埋藏在地下吗?那么为什么他没有古玉的那种“熟透感”呢?新玉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有的新玉都是在位处于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人迹罕至,常年外表地理物质环境是十分稳定的,高寒冰冷,几乎不会出现任何外力作用变化,也不可能会出现质地的变化。但是开采出来以后就不一样了,在琢磨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分子结构改变的一个过程,过去的加工工艺就是低温匀速的琢磨过程,这个过程对玉质的改变也会有一些影响。
而且过去的研磨过程很漫长,不是短时期就可以完成了,这个过程会对玉质产生影响。特别是玉器制作出来以后,长期的佩戴和把玩会对玉器本质和外表产生细微的琢磨和抛光,而且古人都是视死如生,死后所有的随身物品都会作为殉葬物品,经过几千年的殁葬多少对玉器都会产生一些质地的影响。因为这种变化是在墓葬内的特殊环境下发生的,与新和田玉在开采之前的埋藏环境是不同的,所以,虽然新和田玉也经历了数亿年的埋藏,但是他的埋藏环境与墓葬环境还是有显著区别,所以,这种熟透感只有在墓葬环境埋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玉才具备。
那么古玉的“熟透感”到底应该怎么样形容呢?或者到底是什么样的特征?其实古玉的熟透感,就如“煮熟的萝卜”一般,我认为就像果冻,有胶质感。水煮萝卜,萝卜熟了有透感。古玉熟了内有胶质感或冻感,冻感中有冰状的感觉。古玉也是这个道理,埋于地下几百上千年,经历四季变幻,早晚温差,采大地之气,饱受日月洗礼。生坑稍差点,熟坑稍盘即会出现年糕或果冻状,光彩四溢,非人力所能及。
专家说把一堆真假古玉放进食用醋里,第二天便知新老,您相信吗?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食醋鉴定古玉本就是“鉴玉八法”之一,在古时为常用鉴古方法,专家之说是有根据的,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化学鉴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有“鉴玉八法”,可见不同方法有不同的适用对象,食醋鉴定的类型为氧化古玉和仿氧化古玉,无氧化现象的古玉显然不能用此法。因此按你的提问“专家说把一堆真假古玉放在食用醋中,第二天便知真假”,这里面有真有假,对应的便是“氧化古玉”和“仿氧化古玉”,对应无误,但方法上不完善。
按照赵汝南《古玩指南》、王世襄《锦灰不成堆》的鉴玉八法之食醋法,具体是用食醋将玉器表面进行烧煮,即先把食醋烧开,然后将古玉放进去烧煮1-3分钟,真的氧化白不会有任何变化,而假的立马会洗掉白色粉末,食醋有白浆悬浮,作伪玉的本质便露了出来。此法十分实用,但方法技巧上要把握好,切不可真的把古玉浸透在食醋一晚上,那样对古玉也是一种伤害。
掌握火候,在烧开食醋中放置1-3分钟便知真伪。现在受到食醋启发,现在还有一种方法也很简便,但针对的也是氧化白玉,就是用丙酮刷洗法,因为作伪的氧化古玉都是用胶粘结白色物质,用丙酮毛刷擦洗,作伪的很快就有白浆,真品则不会。下面一图便是作伪氧化古玉。有关古玉鉴定,方法千差万别,按照鉴玉八法,每种方法适用的古玉年代、古玉类别和作伪工艺都不一样,一定要有的放矢。
总结来说,鉴玉八法主要有一工艺痕迹法、二透光照射鉴定法、三腐蚀鉴定法、四结晶物鉴定法、五气味鉴定法、六沁色鉴定法、七、食醋鉴定法、八艺术水平鉴定法。综上,按照您提出的问题,一堆真假古玉如果是氧化古玉(真)和仿氧化古玉(假)的话,完全可以按照食醋法,放置一晚上绝对可以知真假,但不能为了鉴定假的而伤害真的,需要按照上面的方法用食醋试下。
文章TAG:旧用 新玉 胶水 古玉 玉器 玉器做旧用什么胶水 为什么古玉的润与新玉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