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水”就是调节翡翠的水头,看起来更通透,常见有三种“调水”方法,第一是镂空挖薄,第二是抛光打磨,第三是镶嵌封底,市场上的雕件一般采用在背面挖凹槽的方式来处理,看看下图,背面的凹处是不是正好凸显出正面的通透呢?我们经常见到上图这样的牌子,背面挖出方、圆凹槽,有些挖好几圈,看起来很通透,但这样的“调水”有些弊端,首先是破坏材料的完整性,特别是品质高的料子,硬挖掉一圈,非常浪费,其次是凹槽把翡翠的光泽框在圈里面,正面看显得呆板,侧面和背面又缺乏观赏性。

怎样看翡翠的雕工?

古人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形容一块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有用的器物,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足以说明器物与人的关系是“精琢细雕,巧夺天工”。有历史资料记载,翡翠雕琢从唐朝开始就盛行,尤其生活在社会上层的高官达贵,为得到一块尚好的雕件倾尽所有在所不辞,然而过去的翡翠雕件以完美为佳作,堪称“传家宝”,世代相传,随着缅甸翡翠矿源枯竭,供需匮乏,翡翠雕工已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个中细节令人担忧。

非常普通的翡翠原石可以雕的非常好看么?

这块料子里面在我们眼里它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糯种的翡翠原石。然而这块原石在玉雕师手里它就是一副山水画。风雪夜归图在镀了一层金刚砂的玉雕工具高速旋转着,与玉雕师天人合一的配合下。大概的形状已经出来了。细工是非常考验玉雕师耐性的一道工序。可能一棵树就要雕刻很久。雕刻完工了,来欣赏一下成品如何。这雕刻的真的是惟妙惟肖,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图上这块已经雕刻完成了,从一块不起眼的糯种小料子,被玉雕师一过手,简直美如画啊。下面小编再给大家看一块同样种水还行的料子,经过玉雕师的手会变成怎么样!这是一块带棉的白沙皮的翡翠毛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它磨了,结果是皮太厚,快让玉主笑崩牙了。打灯,这冰度效果很ok呀!虽然底质一般,不过预计整体效果应该不错了!开始磨皮然后开始切形,从这个角度看,料子肥嘟嘟的像块冰。

因为料子太长,而且上面的棉比较厚,就切掉了一点。剩下的这大块还是有点棉,还能接受,准备整理外形。整好外形后,准备设计【滕王阁】根据牌子形状,设计师傅初略设计定题材根据画线磨粗胚然后是整山形看看大师怎么表现滕王阁的意境,展现功力的时候到了,画稿。这画的真的,是非常有意境。抛光完成,完全想不到它原来带厚皮,很多棉的样子吧?棉几乎完全看不到了如诗如画是山水牌子的魅力之一,一个好的作品加上一轴诗画圈,是不是多几份书香气息?完美诠释了中国风。

翡翠的"调水"工艺中有大学问,“调水”如何让翡翠起光效果更好?

“调水”就是调节翡翠的水头,看起来更通透,常见有三种 “调水”方法,第一是镂空挖薄,第二是抛光打磨,第三是镶嵌封底,市场上的雕件一般采用在背面挖凹槽的方式来处理,看看下图,背面的凹处是不是正好凸显出正面的通透呢?我们经常见到上图这样的牌子,背面挖出方、圆凹槽,有些还挖好几圈,看起来很通透,但这样的“调水”有些弊端,首先是破坏材料的完整性,特别是品质高的料子,硬挖掉一圈,非常浪费,其次是凹槽把翡翠的光泽框在圈里面,正面看显得呆板,侧面和背面又缺乏观赏性。

近年来,有些雕刻师开始挑战传统的“调水”方式,很多随形翡翠不再用挖薄来 “调水”,而是通过造型和空间来显现光泽,这是工艺的一大进步,但多数作品光斑被切割得很零碎,缺乏秩序和美感。我们在雕刻过程中,更加注重保护材料的完整性,不为“调水”而去料,即使是必须剔除的杂质、纹裂,也是先磨一点点,保留余地,看看整体的感觉,再继续推进,在一分一毫之中,寻找光的变化。


文章TAG:翡翠  叶子  背面  带你全面了解翡翠叶子  翡翠叶子的背面怎么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