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阴线雕不代表这些玉器没用。商代和西周的玉器各有特色,异大于同,区分起来不是很难。放一些自己雕刻的玉石作品,供大家参考。相比较而言,古代中原的玉雕是用他山之石加工琢磨玉器。商代典型的刀法是双钩阴线,造成了双阴挤阳的感觉。
商朝玉器与西周玉器在纹饰和雕刻手法上相似度较高,您是如何来识别区分的?
谢谢邀请!商代玉器与西周玉器各有特色,差异多于类同,分辨并不是很困难。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判定。1. 器型 商周都有一些较大型礼玉如琮璋圭璧璜钺刀戈,但商玉小型动物圆雕较多。西周的圆雕极少,多为片雕。2. 雕工商代的典型刀法为双钩阴线,造成双阴挤阳的感觉。西周的典型刀法为一面坡。3. 纹饰商代人物及动物眼睛为典型的臣字眼,西周早期继承了这一特征,但晚期代之以圆/方眼。
古玉中阴线奠定了玉雕的基础,素有工源阴线起,器源阴线生说法,您赞同此说法吗?
谢谢邀请!此说不应包括所有古玉,在商代及之后的玉器,此说基本成立,但不能一概而论。虽然对史前红山及齐家文化玉器经验不多,但印象中阴刻就比较少。一些素面玉璧玉钺玉斧玉刀等均无阴线纹饰,打磨平滑而仅有一孔。没有阴线雕刻,并不意味着这些玉器不成器。可以想像,最早的琢玉先民应该是先想法钻孔以便佩戴,然后阴刻装饰纹样。
良渚玉的阴刻线当为史前文化中最成熟的,之后商周两汉均有不同的发展及完善。其中商代双钩阴线,西周的一面坡,春秋的细密,战国的疏朗,汉代的游丝工,各具时代特色。还有一个例外,明清时期的平安牌,素面无纹,仅有一孔,讲究平安无事(饰),颇受欢迎。下面的阴线工,各代不同1.商,2.西周,3.春秋,4.战国,5.汉,6.唐。
如何快速玉雕入门?
我是自学玉雕的,现在四年多,初期经历了完全没有任何指导的两年,完全自己摸索,也走了一些弯路!这几年下来,我的总体感觉是但凡是工艺美术领域,都需要从业者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个人认为审美是比绘画和雕工更基础的存在,因为审美是一个人对美的感觉和认识,存在于骨子里的,有了基础的审美,再加上绘画和雕工的功底,就能把一件玉雕作品表达的比较好了。
除了最基础的审美,绘画和雕工,也都是需要反复练习反复尝试日积月累才能提高的,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什么水平!就我自己自学的感觉而言,相对的捷径或许是能够跟一个好师傅,扎扎实实的学几年,应该会进步更快,总体来说这个学习过程还是要三五年的!最后我想说的是,生活没有捷径,手艺也一样!放上几张我自己雕刻的玉石作品,供你参考!希望我说的对你能有帮助,也祝愿你找到合适自己的路,谢谢!。
良渚玉器是怎样钻孔与雕刻的?当时是不是存在更先进的科技?
良渚文化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在民间典籍中是有记载的。民间典籍中记载,良渚文化的主人是共工氏。典籍中也有共工琢玉的记载。根据民间秘传典籍记载,共工琢玉,首先是将玉石置于木炭火之中,进行长时间的烧烤。如此一来,玉石的硬度就会大幅下降,接着再以金属工具打磨雕琢,最后以制过的干兽皮粘上石英砂,去细细琢磨。因此共工琢的玉器,不显得灵秀和晶莹剔透,还会偶尔显出火烧过的痕迹。
相比较而言,古代中原的玉雕是用他山之石加工琢磨玉器。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现在叫玛瑙,也叫刚玉。这东西比玉硬多了。在中国古代,刚玉被用作切割玉石的工具。所以中原古玉雕刻更为精致,没有良渚古玉的烧焦痕迹,也没有良渚古玉的浑浊纹理!可能古代南方不产刚玉,古代北方才有,所以良渚文化里没有刚玉做的玉器!根据民间典籍的记载,共工雕玉是为了把玉做成祭祀用的器皿,而不是作为装饰品。
文章TAG:玉器 雕刻 良渚 钻孔 阴线 玉器阴线如何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