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的男子去世后,一般戴的是红顶的八牙帽。死者临终前,都要“净身”。其中,“净身”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说法是亡人自己要空净体内的粪便;其二是指子女们帮助临终的老人擦洗身上的污垢,修剪指甲等。但“净身”的时间因地区而异,有的地方是在劳热咽气后才擦洗身子的。落草与凉尸即将亡人放在铺草的地上,叫做落草。老人咽气后,如果出现“死不瞑目”,口眼部合闭等情况,子女可上眼皮,上口皮往下反复抚摸,使其眼口闭合。

同时,趁咽气后骨节还热的时候,做好舒展躯体的工作,一般用线绳绑住双脚,舒展腿、胳膊,主要是为了让活人看起来舒服。另外是为了收敛的方便。尸体舒展,寿衣穿戴完毕之后,就开始安排落草事宜。首先要腾空凡间的所有的东西,洒扫干净。如果冬秋季节,则在地上铺上麦草,夏天铺上柳树梢,然后,再亡人睡得炕头下,烧一些纸钱,俗称“倒头纸”,意为亡人已经面向阴世了,可将亡人落草到地上了,此后,亲人是不能痛哭的,要准备丧事。

亡人落草到地上,做子女的就开始为亡人准备凉尸,一般家庭从井里打来净水,将七页净瓦浸泡在水桶中,等浸透后,在亡人的两肋骨处,反复替换,直到尸体凉僵,大约需要5~6个小时。但随着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多采用酒精凉尸的方法。做法是:用荞麦面团一个小圈,放在亡人的胸窝上,将酒精倒入面团内,亦可促使尸体僵硬。守灵与哭丧守灵有一定的习俗,大都沿袭了《礼记》,如《礼记.丧大记》中说:“始卒……既正尸,子座于东方……夫人座于西方。

内命妇、姑姊妹立于西方”这种习俗,一直沿用至今,并无更多更改。但是在守灵之前,先由乡邻设置灵堂,灵堂的设置十分简单,首先是“糊灵”,让亡人睡入简陋的灵堂。灵前置一桌子,桌子上放一盏清油灯,叫“长明灯”,直到出殡时。置一碗小米饭,叫“倒头饭”,上面插一双筷子,出殡时皆带到坟地埋掉。有些村社会将“倒头饭”让木工吃掉的习惯。

守灵座草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守灵者不可离开尸体一步,不能说冷说暖,不能谈吃论喝。哭丧在葬礼上非常讲究。“哭尸于堂上,主人在东方,由外来者在西方,诸妇南方,妇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寝门见人,不哭”(《礼记.丧大记》)。旧时农村还流行一种哭丧歌,啥人死了,就有哭啥人的丧歌。如“哭丈夫”、“哭娘”、“哭爹”、“哭兄弟”等。

亡人落草在地,庄家人都会前来帮助协助操办丧事。俗称“人人家门前有口塌窑”,是说“红白喜事家家有”。主丧人是整个治丧过程的总管,安排操办丧家的全部葬礼仪式,包括设灵堂、报丧、吊唁、殓棺、出殡、安葬等仪式。农村办丧事,都得请阴阳先生念经,勘塌坟地,选择安葬的日子时辰。只有决定了安葬的日子与时辰,总管才能据此安排葬礼规模的大小以及繁简程度。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执边  执库  皇贵妃  首饰  宫女  首饰执边是什么  从四执库宫女到皇贵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