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的材质反映的是佩戴之人的身份地位,清代对什么身份的人佩戴什么样的朝珠是有严格规定的。

古代的朝珠都有哪些材质的珠子组成?

清代规定官员上朝的时候必须佩戴朝珠上朝的时候,从皇帝到大臣都必须佩戴朝珠,这是清代的规矩。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这三小串珠子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纪念”,名字具体的来历我们不是很清楚。

朝珠的构成有着深刻的含义,除了纪念的含义外,108颗琥珀珠代表一年12个月;4颗翡翠大珠子叫“节珠”,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它垂下来三串,是不对称的:一边双串,另一边一串。有人说一串代表十天,那么这三串就代表一个月,也是一种纪事方法。

男性佩戴的时候要求双串的在左边,一串的在右边;女性正好反过来,也就是“男左女右”。注意看皇帝的画像,双串的都在左侧,一串的是在右侧;但是皇后佩戴的是反过来的,一串的在左侧,双串的反而在右侧。用黄带子穿的部分叫“背云”,就是佩戴的时候它在身后。材质是琥珀的,大概是三品官佩戴的,相当于省一级干部。朝珠 据说象征著四季,而朝珠的质料也不尽相同。

由于清朝皇帝笃信藏传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并且可作为皇帝所赏赐的物品。朝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名为“纪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一串在左为女。另外有一串珠垂於背,称背云.朝珠由108颗珠子贯穿而成,挂于颈上,垂在胸前。

朝珠的质料有东珠、翡翠、玛瑙、蓝晶石、珊瑚等。每盘朝珠有四个大珠,垂在胸前的叫“佛头”,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为“记捻”。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随意佩带。对于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其种类有琥珀朝珠、料器朝珠、核雕人物山水朝珠、鹤顶红朝珠、沉香木朝珠、象牙朝珠串、翡翠朝珠、核雕翡翠珊瑚朝珠、南红玛瑙朝珠、雕瓷朝珠、翠玉猫眼石朝珠、树籽朝珠串等。

珠子的材质与官级相关,皇帝才能佩戴东珠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不同品级的官员佩戴朝珠材质也不一样,朝珠材质有东珠(珍珠)、翡翠、珊瑚、翡翠、琥珀、蜜蜡等制作,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朝官,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以及五品官命妇以上,才得挂用。

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皇帝穿朝服时戴一盘东珠朝珠,皇后、皇太后穿朝服时戴一盘东珠外,还在两肩斜挂两盘红珊瑚朝珠,以示身份特殊。皇帝佩戴朝珠,还根据不同的场合戴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祭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戴琥珀或蜜腊朝珠,祭日戴红珊瑚朝珠,祭月戴绿松石朝珠。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朝珠寓意天、地、日、月。

珠子的材质反映的是佩戴之人的身份地位,清代对什么身份的人佩戴什么样的朝珠是有严格规定的。史书上记载,皇帝、皇后、皇太后、皇贵妃以及妃嫔,以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佩戴朝珠。但根据等级身份不同,朝珠的质地亦不相同,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佩戴东珠。此外,朝珠还有青金石、碧玺、玛瑙、红蓝宝石、猫眼石等多种宝石材质。


文章TAG:金珀用  隔珠  佛珠  清朝  官员  为什么清朝皇帝和官员都带佛珠  金珀用什么隔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