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在民间传说中,关羽的地位逐渐提高,直至成为与孔子并称为二圣的圣人。但如果仔细观察现存的关帝庙和众多关羽雕像,会发现关羽的造型大多是分为两部分和八部分的闭眼。民间有个说法,菩萨闭眼拯救世界,关公睁眼杀人。那么,为什么民间很多关羽雕像都是封闭的呢?是因为关公睁开眼睛时会看到血吗?事实上,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因为在中国古代戏剧中,有“睁着眼睛看关公,闭着眼睛看关公”的说法。

关羽塑像为什么永远都是闭眼的?

梦华琐簿中讲到一个典故,有一回,清代徽调演员米喜子在演战长沙时,出场用袖子遮脸,眼睛瞬间从闭合到睁开,当时台下观众为之喝彩,都说真像是关公显灵了。所以说,闭眼可以说是一种蓄势待发的神情,在戏台上,正所谓一身之戏聚于脸,一脸之戏聚于眼,更何况是雕像之中的造型艺术呢?还有一方面,那就是今人对关公的知道,多是通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小说中有一桥段,关公夜里读书,被胡班窥见,叹道真天人也。对此,后人附会出关公夜读春秋一典。既然是读书,就不可能将眼睁得太开,那样倒显得嗔怒。只有这似睁还闭的神情,方能衬出关公之威严。最后,在佛教体系当中,高级的神祗,比如玉皇大帝比如财神比如佛陀,在造像的时候,眼睛一定是微微张开,仿佛两三分之间。

乐山大佛4次闭眼,为什么一个石雕像也会有动作?

传闻乐山大佛共四次闭眼,分别发生于1962年1963年1976年和2000年,而乐山大佛建成于803年,距今1200多年,早不闭眼晚不闭眼,为何建国后闭眼?答案很明显,所谓眨眼只是人们一厢情愿。乐山大佛是一座自唐玄宗年代开始建设的大型佛教雕塑,依托于山体,处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由于水势较急在此河段常发生事故,可能由于这个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宗教信仰,玄宗时代开始在造大佛像。

由于大佛工程量巨大,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建造时很多岩石脱落掉于江河内,无意中使河水流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传闻在乐山大佛建成后河段内的事故确实少了很多,也个乐山大佛增添了很多神奇的色彩,从古至今吸引着文人墨客游人到访参观。

大佛的设计相当精巧,考虑到了雨水对大佛从冲刷,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千百年来保护着大佛,起到了防止雨水侵蚀保护大佛的作用。但毕竟千百年过去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大佛和建成时的已经相当不同,其实大佛是彩色的,先雕刻出外形,然后在相应的地方涂布相应的颜色,发髻自然是黑色嘴唇是红色,当然眼睛仁也是黑色,造就了大佛慈悲的形象。

但颜料不像岩石,经受风雨侵蚀会逐渐地脱落,而历朝历代也会对大佛进行修复,经过修复脱落脱落修复历程,大佛的眼睛看起来就像是睁闭一样。网络流传的图都是因为大佛眼睛上色彩脱落的结果,并不是大佛真的如活人一样睁闭双眼。看似玄妙的事,从物理化学的角度看则相当简单。大佛历经千年依然端坐在那里,石头制成的它不悲不喜不为外物所动,更不会视民间疾苦而闭眼哭泣,所有的只是人们一厢情愿加上去的想象而已。

唐朝唐德宗修建的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闭眼流泪,真相如何?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到关于乐山大佛的报道是从我当时最喜欢的读物上看到的。从那以后,我对我们这个世界第一大佛有了深深的向往。几年前,我有幸来到四川,在大佛脚下,亲眼欣赏高耸的佛像。只见大佛庄严肃穆,巍峨耸立,四面环山,绿树成荫,河水缓缓流淌,让我深深敬佩大佛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文章TAG:为什么佛祖都是闭眼的  闭眼  大佛  乐山  佛祖  为什么佛祖都是闭眼的  乐山大佛4次闭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