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宝石如何鉴定和辨真伪?
对于合成祖母绿,想必你一定知道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和水热法合成祖母绿这对塑料姐妹花。今天就让小吉跟你聊一聊这对塑料花的故事!一、常规测试我们用滤色镜、折射仪、紫外荧光灯等常规小仪器对样品进行了初步测试:水热法合成祖母绿 1号批次的样品在滤色镜下均不变红;折射率为1.578-1.581,双折率为0.003,紫外长短波下均无荧光。
2号批次样品在滤色镜下3个样品不变红,2个样品呈红色;折射率为1.567-1.572,双折率为0.005,长短波下均无荧光。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 滤色镜下呈强红色。折射率为1.556-1.560,双折率为0.004,紫外长短波下均无荧光。划重点虽不同方法可能略有差异,但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的折射率通常高于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
一般地,助熔剂法低于天然祖母绿(1.560-1.590),但水热法可与天然重叠。天然祖母绿因产地的区别,其特征也有变化,并不能依靠常规测试区别天然与合成祖母绿。滤色镜和紫外荧光灯下的现象也不能直接作为天然与合成的鉴别依据。二、镜下观察天然祖母绿中常含有丰富的包裹体,包裹体特征不仅是区别不同产地祖母绿的重要依据,也是区分天然与合成祖母绿的重要依据。
平行的波状生长纹(水热法,暗域照明,×40倍)平行的波状生长纹(水热法,暗域照明,×80倍)平行的波状生长纹(水热法,暗域照明,×40倍)不同样品的生长纹理形态略有不同,与合成条件有关。不透明的六边形金属片(水热法,左:垂直照明、右:暗域照明,×40倍)由于金属片来自合成使用的高压釜,助熔剂法合成的祖母绿中也可能出现。
由硅铍石晶体与两相包体组成的“钉状包体”(水热法,暗域照明,×40倍)祖母绿的主要元素组成为铍、铝、硅、氧等,由于合成过程中,局部铝含量不足,导致了硅铍石的出现。成片出现的晶体包体、气泡和空洞组成的两相包体(水热法,暗域照明,×40倍)不明包体(水热法,暗域照明,×40倍)形似水晶中的“幻晶”上图红色框内区域对的局部放大图(水热法,暗域照明,×80倍)羽状包体(助熔剂法,左:垂直照明;右:暗域照明,×80倍)形似天然祖母绿中的气液包体,放大可以看出是由固态物质及空洞组成,被认为是助熔剂残余。
羽状包体(助熔剂法,暗域照明,×20倍羽状包体(助熔剂法,暗域照明,×40倍)助熔剂残余(助熔剂法,暗域照明,×20倍)划重点通常情况下,祖母绿中出现如上的典型包裹体可指示合成。但是包裹体的识别有时候比较困难,且有内部洁净的情况,因此需要结合其他特征来考虑。三、红外光谱天然与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的透射红外光谱图(a、b:水热法合成祖母绿,c:天然祖母绿,d: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纵坐标为吸收率,横坐标为波长)上图a水热法合成祖母绿中2000-4000cm-1局部放大图从红外光谱图可以看出,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不含水,4000cm-1以上无吸收,很容易与水热法及天然祖母绿区分。
水热法合成祖母绿谱形与天然一致,同时含I型水、II型水(峰位可能略有差异),但3000-4000cm-1的峰形不同,合成的吸收较窄。其中一种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在2000-3000cm-1范围比天然祖母绿多出一些强吸收峰:2614cm-1、2886cm-1、2983cm-1。合成祖母绿背景知识祖母绿的合成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848年, Ebelman采用将天然祖母绿粉末加入钼酸-硼酸盐的助熔剂法合成出祖母绿;1928年R·Nacken等人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祖母绿。
发展至今,已有多家厂商可生产处宝石级合成祖母绿,例如市场常见的查塔姆祖母绿、吉尔森祖母绿、林德祖母绿等实际为合成祖母绿,采用厂商名称命名,要注意与产地区分。合成祖母绿的方法主要有助熔剂法和水热法。助熔剂法有查塔姆(Chatham)、吉尔森(Gilson)、莱尼克斯法(Lennix)、俄罗斯Tairus助熔剂法等;水热法有拜伦法(Biron)、林德法(Linde)、俄罗斯水热法、桂林水热法、莱切雷特纳法(Lechleimer)等。
不同厂商的合成祖母绿,其特点稍有不同,但主要差异仍体现在合成方法不同造成的性质差异。温馨提示本文所述天然与合成祖母绿的特征虽然有很多区别,但大多建立在镜下观察的经验和仪器检测之上,它们的外观还是很相似的。甚至由于合成的祖母绿通常净度较高,可能还让买家以为遇到了好货而上当。因此非专业人士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建议购买配有正规实验室出具的证书的珠宝玉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对具体合成方法感兴趣的盆友可阅读推荐文献。推荐阅读Giorgio Graziani, EdwardGiibelin, and Maurizio Martini. 1987.TheLennix Synthetic Emerald. GEMS
文章TAG:白欧 珀石 欧泊 鉴定 如何鉴定白欧珀石 白欧泊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