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龄(1928— ),祖籍安徽,生于湖南,是抗日名将张灵甫的遗孀,其父系家族多年来经商有道,富甲一方。1949年4月,王玉龄先到台湾,之后又远走美国,读书打工,寻找新的生活。在此期间,王玉龄一直孑然一身,始终未再嫁。裘丽琳(?-1968),四分之一苏格兰血统,著名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妻子,上海滩大名鼎鼎的裘天宝银楼的三小姐,外祖父是苏格兰裔海关官员。

裘丽琳的父亲裘仰山同时拥有谦和茶庄与致和钱庄两家产业。裘丽琳还未成年时,其父在上海逝世,为了保护裘丽琳应得的遗产,金氏将她带到了绍兴乡下居住。在那里,根据传统,裘丽琳像其他小姐一样,裹了小脚。在上海滩时尚人士中,她是第一个梳“油条”发式的美女。作为一个旧上海上流社会的豪门小姐,她的美貌和魅力,立刻吸引了众多的追求者。

周璇(1920-1957),江苏常州人,上世纪30-40年代著名歌星、影星。原名苏璞,有“金嗓子”“歌后”和“影后”之称。她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一副名副其实的好歌喉,不仅音色甜美、音质细腻,而且吐字清晰,经过麦克风传将出来更是委婉动人,就是不爱听国语流行歌曲的人,也会对她燕语莺声一般的歌喉留下难忘印象。

1941年,周璇婉拒了“电影皇后”头衔。1941年,周璇及其主演的《马路天使》荣膺“中国电影世纪奖”。亦歌亦影、德艺双馨加上曲折凄凉的身世,使得周璇更加深受大众的青睐与关心。徐来(1909-1973)祖籍浙江绍兴,生于上海,徐来长得很标致,有“东方标准美人”的绰号。小时候家贫,13岁就进入闸北一家英商蛋厂打工。

后来家境转好,她入学读书。在学校里,成绩一般,却喜欢上歌舞,她18岁时考入黎锦晖主办的中华歌舞专科学校。毕业后加入明月歌舞团,奔走于平津宁汉等大城市,曾随团到南洋一带演出,美貌与机灵仍吸引了许多观众。1933年,徐来在明星影业公司主演了影片《残春》,一炮走红。郭婉莹(1909—1998)又名戴西,出生于悉尼,一生坎坷。

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的四小姐,有人说她是“最后的贵族”。永安公司(49年后改名“中百十店”,现在又叫“华联商厦”)。戴西随父母举家迁回上海落户,戴西后来的丈夫吴毓骧,是福州林则徐家的后代。林黛(1934-1964)原名程月如,原籍广西宾阳,电影演员,四届亚洲影后获得者,邵氏历史上最为出色的女星之一。徐谟佳出生于1923年的上海徐家汇,据说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后人,她的美丽穿越了时光,一经上传网络即引起数十万网友围观。

民国时期的“黄鱼”金条具体有多少两?有着怎样的来历?

民国时的小黄鱼一般是指1两重的金条。在中国古代,金银并非是钱币形式,而是用重量计价,通常是按照“两”来计算。正因为用重量计价,而且中国古代金银除了官方铸造的大锭之外,也允许民间自行铸造,所以对于形状没什么要求,金银锭有元宝形、条形、钱币形、如意形等等各种外形。甚至在实际使用时,还会将金银锭上切下所需重量的一块,这就成了我们在书上常看到的碎金、碎银。

而条形的金锭,我们一般就俗称为金条,大的也会叫金砖。金条一般由银行、钱庄、银楼铸造,其大小不一,一般取两的整数,常见的有10两、5两、2两、1两等几种,还有比较少见的100两的大型金条(金砖)。此外银楼也可以根据客户需要,铸造他们指定重量的金条,这个就没有一定定例了,几钱的都有。在这众多的金条中,一般把1两重的金条称为小黄鱼,而10两重的称为大黄鱼。

不过虽然小黄鱼都是1两重,但是实际上民国时期各地的金衡“两”其实并不完全一样,所以同样一两重的小黄鱼,实际重量会有所区别。比如说常用的金衡有康熙标准库平,1两是35.292克,但是在北京也有使用北京库平的,1两是37.24克,这当中1两就有差不多2克的来去。另外金条的成色也有区别,康熙标准库平的成色是93.5374%,而上海标准金条的成色则是97.8%。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银楼  买买  南阳人  民国时期  南阳  民国时期南阳有什么银楼  看过去的南阳人如何买买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