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玉养人”增气质玉是珍贵之物,每个拥有它的人都会倍加珍惜。玉石易碎、怕磕碰等属性,都会让人自觉地小心呵护。在佩戴玉石的时候,怕玉石因自己的举止受损害,会小心翼翼,举手投足,都变得更为得体,潜移默化地对自己的仪态产生影响,所以人们觉得佩戴玉的人气质不一样,是有原因的。另外,在保养玉石的过程中,我们会养成优雅的好习惯。

比如一方文房玉石摆件,平时需要悉心呵护,保养、轻松把玩,在这个过程中,也磨合了自己的心性,在浮躁的环境中能保持平静的心态,举止会随之变得更为优雅。4、“人养玉”是怎么养的:除了松石会随着人们佩戴时间长而变色、蜜蜡能经过长时间佩戴表面氧化之外,多数玉石的密度是较大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十分稳定的,人的佩戴不会明显改变其颜色和质地。

所以有些说法如“裂痕能经过长时间盘玩自动修复”、“白玉上的黑点能经过长时间盘玩化去”、“种水不够好的翡翠能经过长时间佩戴变成种水好的翡翠”……等等这些说法是不靠谱的,有时候别过于迷信卖家的忽悠。所有的玉石都是需要经过人的雕琢、把玩、佩戴才能体现出本身的优势,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人养玉”。因为佩戴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进一步抛光过程,人体的油脂也能增加其表面的温和、光泽,也不会让玉石因为干而失水。

古人是如何制作玉器的?

根据目前出土的玉器来看,国人制玉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么看来,古时,这个范围就太宽泛了,姑且理解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吧。我国有着悠久的制玉历史,关于玉雕工艺技术的文字资料却很匮乏,直至明清时期才有少量著作提及,诸如《天工开物》、《玉作图》。《玉作图》提到的制玉十二道工艺:“捣沙、开玉、札砣、冲砣、磨砣、掏堂、上花、打钻、透花、打眼、木砣、皮砣”。

古玉作坊遗址至今尚未发现,只能在相信玉器制作为一脉相承、世代传承,慢慢演进的状态的前提下,根据明清时期至民国时期制玉使用的工具、资料,以及古玉表面残留的痕迹推演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的制玉工艺。简单说说制作的工具与工序。工具1、制玉机器砣机,又名“水凳”。△明清至民国初年制玉机器复原图。2、解玉砂由比玉石硬度高的矿物碾磨而成,粗颗粒用于切割成型,细颗粒用于纹饰雕琢。

工具需配合解玉砂使用。△解玉砂3、砣具最常见的工具,可用于切割、镂空、钻孔和打磨。△砣具△砣具切割示意图4、线具主要用于切割。△软线切割玉玦示意图5、金属片状工具主要用于切割、片料。△金属片状工具示意图6、管具用于打孔、高浮雕纹饰的减地,钻磨玉璧的外廓。△管具打孔示意图7、桯具一种实心的锥状工具,常用于打孔,孔成上大下小的喇叭状。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带玉  戴玉  规矩  古代  文化  古代怎么带玉  盘点一下中国历史文化的戴玉的规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