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铜条看不出黄金特有的延展性。四方形太规整了,尤其是清末的金条。边缘会很圆,这是当时制造工艺局限的特点。民国小黄鱼一般指双金条。金条的成色也不一样。康熙标准杯的成色为93.5374%,上海标准金条的成色为97.8%。

古代银子和黄金是怎样提炼出来的?

金子是古代的主要通行货币之一,因为古代制造技术有限,只有选择民间无法造假的东西当做货币,因为金子的特性,所以被定义为同性货币。 古代金子都是从哪里来的?古代的金子也都是从金山中挖掘出来的,在古书中有过记载中国产金地区,约有100多处,难以一一列举。山石中出产的,大者名叫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带胯金,小者名为瓜子金。

古代挖掘金子的方法与现代南非那边类似,也是将土放在水中涮一下,录下来的就是金子。那么问题来了,虽然金子的化学结构非常的稳定,但是直接挖掘出来的金子肯定含有杂质,在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的古代,他们又是怎么提炼金子的呢?古代的提炼也是通过加热的方法进行融化,再将铅融合进金块之中,最后再去铅,就他练出高纯度的黄金了。

这大清金库的小金条是真的吗?

你好。你这根大黄鱼,看重量才202克,折合清代一两36克,也就五两多,而目测这根金条体积偏大,如果是黄金的话,应该是十两才正常,所以从体积上来说,是达不到黄金的密度和重量的。从体积和重量来推算,这应该是一根黄铜锭,而且清代的金锭也不会出现这种样式。再看它的成色和表现,也不具备黄金的特征,黄金的色泽会更黄,上百年的老黄金是一种略微泛红的熟黄,而且有隐约的自然氧化所形成的隐约可见的宝光,不是这种泛白的黄色色泽。

另外这根铜条看不出黄金所独有的延展性,四四方方太过规整,尤其是清末的金条,不会这么规整,边缘都会是圆的,这是当时的制作工艺的局限性形成的特征。然后是清代官方不会制作金锭或者银锭,所以清代任何的金锭都不是官方制作的,更不会有所谓的大清金库的戳记,就算有,那也会标明重量成色和制作部门,比如户部足色赤金十两等戳。

而且你这大清金库金锭背面居然有钻石的图案,这完全就是民国以后才会用的图案,尤其是八九十年代最喜欢用的图案,龙凤图案也太粗糙,如果真是清代官方做的,恐怕户部的官员是不想干了。清代由于受明朝晚期对外白银贸易战失败的影响,是禁止使用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的,都是以铜钱作为货币。到了咸丰时期,国门被打开,国外金银货币流入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财富,于是清政府才放开金银货币的管制,但还是禁止官方发行,而且任由民间铸造金银锭,直到光绪末年,才收回铸币权,发行金银机制币。

古代一根金条有多少两?

在古代,黄金和白银一样,大多是元宝型的居多,金条一般出现在清代中后期为多,在民国时比较盛行。金条因为形似砖块,所以又叫金砖。金条重量成色不一,一般金条上会标上炼制的金铺名称熔铸年份分量等字样。其中用于国际结算支付的金条标准较统一,所以又叫标金,主要有上海标金天津标金和北平标金三种,各地在重量成色上有一定区别。

民国时期的黄鱼金条具体有多少两?有着怎样的来历?

民国时的小黄鱼一般是指1两重的金条。在中国古代,金银并非是钱币形式,而是用重量计价,通常是按照两来计算。正因为用重量计价,而且中国古代金银除了官方铸造的大锭之外,也允许民间自行铸造,所以对于形状没什么要求,金银锭有元宝形条形钱币形如意形等等各种外形。甚至在实际使用时,还会将金银锭上切下所需重量的一块,这就成了我们在书上常看到的碎金碎银。

条状的金锭俗称金条,大的也叫金砖。一般金条都是银行钱庄铸造的,大小不一。一般来说,它们是2的整数。常见的是10-2-5-2-2-2-1,少见的是100-2的大金条。此外,根据客户的需要,银店还可以铸造他们指定重量的金条。这个没有明确的规定,各种钱都有。在这众多的金条中,1根双金条一般叫小黄鱼,10根双金条叫大黄鱼。


文章TAG:金条  来历  古代  古代金条是什么样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