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何大璞之不完,而匿瑕之为病哉!”登基后的诗里对此亦有着充分的表露:君子无事不离玉,琚瑀佩左珩璜右。岂伊玩物重奇淫,五德咸备堪为友。——《汉玉屏风歌》(初集卷三十,一册,794页)图2 清 白玉花耳花卉纹香薰 引自《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0·清》,134页遵循“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训,以玉之仁、义、智、勇、洁五德为友,表露出乾隆对传统思想的一以贯之,身体力行,让人们见识了一个仰慕君子风范、以求高洁品性的自尊自爱的君王形象,同时亦显示出乾隆似乎并非是一个玩物丧志的皇帝,正如其所言:“人君之好恶,不可不慎,虽考古书画,为寄情雅致之为,较溺于声色货利为差胜。
然与其用志于此,孰若用志于勤政爱民乎?”咏玉诗里也常见以借喻等手法引申出有关治理国家、如何用人的道理和经验感悟,所谓“即游艺拈毫,亦必于小中见大,订讹析义,方之杜陵诗史,意有取焉”。因此,他的诗作基调大都“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正襟危坐的道学气味”,“诗风和前代帝王陈后主、隋炀帝、李后主、宋徽宗迥异”。
图3 清 碧玉缠枝莲纹碗 引自《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0·清》,217页作为史上最大的收藏家和鉴赏家,乾隆对同时代的艺术创作与艺术风尚均施予了极大影响,不少宫廷玉器的设计和修改直接来自于他的指导。当时社会上玉器流行以繁缛纤巧的风格为时尚,所谓“时样”“新样”,但被乾隆视作粗鄙低俗,深恶痛绝,认为“不堪寓目”,一再遭到贬斥,称之“玉厄”,制作者也被目为“庸工”“俗工”“俗匠”“俗手”(图1~图4):俗琢翻增恶状披,譬如不洁冒西施。
庸工弄巧堪厌矣,一例加磨俾去之。留玷图其斤两重,祛瑕全此瑾瑜姿。不论美恶论厚薄,欲笑陶朱未审思。——《咏白玉如意》(五集卷四十四,九册,25页)斲玉居然此卧牛,俗工夸巧作笼头。亟教磨去适其性,弘景高情可悟不。自注:俗工只论玉之轻重以为价之高下,不肯多去疵类。又裁花镂叶,亟繁缛而益粗鄙,此亦玉之一厄矣。
兹玉牛乃至笼其头而缰绳拖至其尾,亟命磨去之,并戏成是什。——《咏玉牛》(五集卷十六,八册,468页)图4 清 和阗碧玉镂雕花薰 引自《中国玉器全集6·清》,50页庸劣的玉工为求牟利,对玉材上的天然瑕疵不愿多加去除,以免减少玉的厚度和重量,影响市场价格,或多加雕工,以利产品增值。对于这种种做法,乾隆极其不满,一概命以重新加以改制。
在激烈反对“时样”“新样”的同时,则大力提倡仿效古代器物形制(如青铜器、瓷器、玉器等),或参考《西清古鉴》《博古图》的样式来创作,所谓“以古式为宗”(图5~图6):美玉多教仿古为,召夫因琢此方彝。百工何不可返朴,欲拟淳风以渐移。——《咏和阗玉仿周召夫方彝》(五集卷四十八,九册,104页)仿古的目的,是为了号召所有工匠返朴去俗,逐渐扭转时弊,替代以淳厚敦实的风气。
图5 清 和阗青玉仿古召夫鼎 引自《中国玉器全集6·清》,233页和阗贡美玉,量质制成觚。无取俗时样,教摹博古图。圜方品殊矣,饕餮戒存夫。久弗为饮器,簪花佐咏娱。——《咏和阗玉饕餮觚》(五集卷二十五,八册,640页)商周时用于饮酒的青铜觚,乾隆常命以美玉仿制后拿来簪花,吟咏自娱,清雅脱俗。图6 清乾隆 碧玉百兽纹豆 引自《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0·清》,100、101页良质和阗贡,巨材周尺赢。
文章TAG:美玉 梦见 梦见美玉是什么意思 和阗美玉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