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氏就是东汉末年人应劭,皇甫则是西晋名士皇甫谧,裴松之说,这两位记载的文字和《吴书》的内容不同,不知道“且康”和“永昌”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其实,仔细想想,应该就是《吴书》的记载为正。道理很简单,应劭和皇甫谧一辈子都没有见过传国玺啊!他们记载很可能是听来的。特别是皇甫谧,他一辈子都没做过官,就坐在家里写书做学问,在这一点上,他还不如应劭,应劭多少还是在朝廷中呆过一段时间的。

应劭和孙坚都是汉末人物,孙坚是有明确记载,亲手拿过传国玺的人,随后他把玉玺交给了妻子吴夫人,其儿子孙策、孙权也应该是见过的。再者,《吴书》是孙吴帝国的官修史书,记载自己家皇帝家里的这段经历,自然是有准数的,不会胡编乱造。应劭是在东汉帝国朝廷中做过官的,他在乱世中担任泰山郡太守,因为没有帮曹操接到父亲曹嵩,导致曹嵩被陶谦的士兵谋害,他害怕曹操报复,于是投奔了袁绍,然后他在冀州安心写书,做学问。

在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迁都许县后,他把写成的书先给汉献帝,用来恢复汉朝威仪。很可惜,不久后他就逝世了,汉献帝拿到传国玺大概是在建安四年(199年),应劭如果写错了的话,死人也是不会修改的。至于东晋人徐广和《晋阳秋》的记载,文字发生了更多的偏差,“既寿”变成了“皇帝”,这一点,笔者以为,汉末时的那枚传国玺已经遗失,东晋之后的传国玺已经发生了转换、改写,所以才造成记载不同。

说到底,传国玺的真正秘密,到现在永远成了一个谜了。说点其他事元后摔坏的是传国玺上一条龙的龙角,并非是传国玺的一角。《玉玺谱》原文是:至汉平帝,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乃出玺,投之於地,玺上螭一角缺。《吴书》说孙坚从雒阳井中捞得的传国玺也是如此: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这里的“螭”就是龙之九子之一。现在很多人道听途说,没看过史书原文,误以为是传国玺缺了一角。

例如在电视剧《新三国》里,小孙权就是这么说的。曹丕加字。据说,魏文帝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让之后,得到传国玺,还在传国玺背面肩上刻七个小字:大魏受汉传国玺。秦汉时的传国玺很可能在西晋灭亡时遗失了。这一点,可以从东晋之后的记载看出端倪来,因为八个字已经发生改变。可见,当年刘聪攻入洛阳,灭亡西晋时,传国玺已经遗失,之后由“后赵→冉魏→东晋”传承的传国玺,文字已经变成“受天之命,皇帝寿昌”,可见这个传国玺已经不是秦汉时的那枚了。

六七年前收藏的一块玉佩,诚心求教后面的这两个字是什么?

答:玉上的文字和图案我都看懂了,奥秘如下:刻玉的人是古时一位隐居神仙,他也是《紅楼梦》作者。这三块玉上的文字图案是赞扬作者传世人女子的。第一块玉上的文字是“酉鳥”二字,酉字指己酉年雞年。作者有意将酉字变形,画成酒瓶(注:酒字是9的谐音)形状,里面是横竖两个大写的三字,加起来就是数字6,这个字代表雞年69年。

鳥字指鳳鳥,此二字是暗示说明这位女子出生在雞年,是一位来世的鳳凰鳥。再细看第三块玉石,上面画着二个人脸。左边是一个男人的脸,就是刻玉人作者自己,紧挨着他右边是一个女性的面容,短发齐耳,圆阔脸型眉目清楚。现又细看第二块玉石。其上有三样图案。最右边是一个胖胖的?白熊,身体不太高,站在高台上,熊的颈部左边画着一只鸣叫的雞(倒过来细看)。

此熊是比喻女子的形象身体圆满健壮,面容丰润。另外,熊字是(英)雄的谐音,作者的寓意是将他的传世人视为女英雄,因为她解释了中华古代天书作品奥秘,继承了作者拯救世道的事业,她的属相就是雞。再看玉中间圖,是一个敞口的坟墓,周围是山。墓穴前是一个躺着的人,只顯现了头部,枕着石头,睁开着眼睛。此圖是描绘作者刻玉者死而复活出离坟墓的形象。

在女子解释了作者传世天书后,作者的千古奇冤得以昭雪,大白于天下,作者的靈魂也就从死里复活,大获新生,(宝玉,三生石)。坟墓左边刻画着几个飘然飞天的风筝,是比喻作者出离九泉,升天超生的靈魂。再整体观察玉的颜色。坟墓的四围都是团团白色为主,仿佛是冰天雪地的景象,但中间抹有青绿色,寓意是说明作者复活的时候是在某年冬季。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通灵宝玉  玉坠  莫属  为啥  玉坠上一般都刻什么字  为啥非通灵宝玉莫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