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如意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如意是抄经的工具。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时代审美的发展,如意更大程度上被赋予了审美意义上的节奏感。弯曲的如意颈与光滑的如意柄相结合,再加上长长的流苏。此时如意的造型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各种材质的如意也大量涌现。如意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如意到底是什么东西?
黄帝用什么兵器战胜了蚩尤如意,是抄写经文的工具吗?如意,为道教法器之一,道门以如意之形比照汉字心字,称如意,心之表也,如意之造型有三点,首尾两点作云形,或灵芝形中央一点作圆形,象征道化三清之意,又喻一心尊三宝即道宝经宝师宝。故道教宫观神灵造像中有天尊手捧如意像。如意在道教的斋醮法事中应用比较频繁,一般法师举行斋醮时,若代表天尊说法讲戒,则多手持如意。
论及如意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称如意为抄记经文的工具。果真是如此吗?中国古代确实有相同功能的器具,那就是笏或称朝板,比较偏远的山村里称手板。此物原来是文武百官拜见皇帝时候端在胸前的一块有弧度的大尺子,其具有遮挡臣子的面部以防惊吓皇帝,同时具有暗自记下皇帝讲话重要内容的作用。道教科仪中,代表自己朝见天尊也多使用朝板。
笏,宽约四到六寸,记录只言片语并非难事。但是,在如意这么细的手柄上写上字,几无可能。如意本是黄帝时代的兵器从道教的记载中看来,如意的原型乃是一种兵器。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约五千年前,黄帝与炎帝两族合盟之际,蚩尤发兵攻打炎黄部落,当时黄帝部落,得到了西王母及其弟子九天玄女的指导,而其中就包括了一种勾形兵器,这也就是当时如意的原型。
如意最初用来干嘛?
在中国古代璀璨夺目的文化遗存中,有许多历史悠久传承有续的珍贵文物,这其中既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大名鼎鼎的国之瑰宝,也有很多我们并不熟悉甚至非常陌生的希世之珍,如意,就是其中之一。在今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珍贵的如意,面对这些不同材质富丽堂皇精美绝伦的宝贝,相信很多朋友在大饱眼福的同时,都会产生一个疑问,这些珍贵的如意,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如意,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但这么多的别名更容易把人弄糊涂,其实如意最准确的别名,应该叫骚杖,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老头乐或者痒痒挠。
但是,如意的身分绝对不止这么简单,如意的前身除了有骚杖的影子之外,还有另一个身世显赫的官方背景,就是笏。笏读护,是古代君臣在朝堂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一般用玉象牙制成,可以在上面记事,功能相当于现代的记事簿或者备忘录。如意正是由骚杖和笏演变而来的,而且并且明清两朝才有,如意的历史之悠久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封建帝制。
据明代的道教典籍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记载如意黄帝所制,战蚩尤之兵器也。后世改为骨朵,天真执之,以辟众魔。这里把如意的前身理解为兵器,后世为了追求攻击力,把如意改成骨朵兵器的一种,因为如意最早是兵器,所以具有辟邪的效果。明代古人对如意的解释非常朴素——远古时代人们最简单的武器,应该就是棍,随手捡起一根棍子,既可以当武器,也可以挠痒痒,甚至还能做手杖,着急了擀擀饺子皮也不是没有可能,以如此低成本多用途的丰富功能来说,如意确实挺如意的。
由此可以肯定,如意的产生不仅历史久远,而且最初应该是由杖和笏演变而来,简单来说,就是由远古时代权力核心手中的杖,结合了之后具有统治阶级特色的笏,逐渐发展演变而成。如意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如意的形制以柄首呈屈曲手掌式为主流。这时的如意,既保留了原始骚杖的功能,又成为权贵手中时常把玩的信物。
唐代方所编《晋书》记载,孙权得偿一愿。每次喝酒,他都品尝魏武帝的老乐府歌曲,志在千里。一位烈士暮年时,内心强大,遂心愿往壶上吐唾沫,但壶短。意思是孙权手里一直拿着如意。他酒喝多了就拿如意唱歌,同时拿如意当鼓槌敲打痰盂。结果,他撞翻了痰盂的边缘。到了西晋,有全国首富石崇。因为与人争财,对方捧出了皇帝赐予的珍贵红珊瑚树。石崇什么都没讲,跟铁子上去就是一个硬碰硬。等我做完了,告诉对方我家有的是珊瑚树,比你家的好。我现在会补偿你一个更好的。请去我的仓库随便挑一个。
文章TAG:如意最初的用途是什么 如意 用途 最初 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