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是各个朝代官方发行的货币,相当于现在的钱币,用于流通买卖之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银锭也随着历史的车轮,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在存世量也比较少了,它的价值体现在银锭作为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和历史文化价值,让我们今天能看到它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在那个时代满足着人们生活的需要。
宋锭值钱吗?
受邀来答,我们知道古代用币一般就是方孔制钱,也就是俗称的铜钱。到了北宋出现纸币的雏形交子,也是大额货币的一种方便交易的形式。伴随方孔制钱与纸钞外还有重要的称量货币,主要就是银两。不同时期因为银锭的形式不同,会有不同称谓,一般以条状(铤状)为主的银锭一类,尤其唐宋时期(包含金代等)多称谓银铤,最典型的银铤要数宋代。
然后逐步到明清尤以块状银两为主了,与宋代的银铤有所区别,这一时期就多叫银锭了。另一面一般都是蜂窝状气孔,这与古代铸造银锭的工艺分不开,现代那种白银闪闪的银元宝在古代是不可能出现的,确实很多影视作品滥用道具。而且与现代工艺品银元宝形式最像的银锭,也在明代才开始出现,清代比较成熟。其实银铤也好,银锭也罢本身描述的都是银两,而且“铤”与“锭”其实也是同音字,当然也有按“挺”音念的。
无论何种银锭,其实都有很多种方式,不一定都是理想中的,或者电视剧中的“元宝”形式。作为一个朝代的常规称量货币,肯定要有一些存世的,但时间太久远了,无论北宋南宋距今太过久远,一般这种银铤也多被收藏者所收集,价值走高后也多在正规市场或职业币商间交流交易。宋铤中“京销铤银”是南宋比较常见的银铤铭文,意思就是在京城销铸的银铤,当然不同的目的用银也会铸造不同的铭文于银铤之上,上缴的税银等也可以是“京销铤银”。
典型银铤上的铭文,一般会有用银目的,时间,人物,制银铺和工匠等等信息,信息越多对于研究古代的银两制度越佳,反映到现实中也一般经济价值越高。赝品银铤非常多,高仿真也做的会很好,虽然也有一些第三方评级鉴定银锭出现,但对于出初入门者建议不要贸然收藏。真品银锭银铤尤其官府银两大规格的价格往往都很高。附图为,西泠印社2017秋拍,南宋京销铤银25两银铤(华夏评级极美XF)附图为,嘉德2017秋拍元代至元14年扬州两浙运司盐50两银铤(带“元宝”阴文)现代工艺品形式的亮光闪闪银元宝在古代受制于工艺与生产力并不存在。
这几个银锭有价值吗?
银锭是各个朝代官方发行的货币,相当于现在的钱币,用于流通买卖之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银锭也随着历史的车轮,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在存世量也比较少了,它的价值体现在银锭作为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和历史文化价值,让我们今天能看到它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在那个时代满足着人们生活的需要。这才是它最大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
晚清民国银锭子有90克的吗,价值如何?
晚清和民国时期银锭有大约重90克的,不过未必正好是90克。至于值不值钱,要看品相、铸造者等各种信息。在中国古代,白银是铸造成锭以重量计量价值,而不是银币形式。即使在晚清和民国发行银元以后,银锭也流通了很长时期。同时除了官方铸造的银锭,也允许银楼、钱庄、私人自行铸造,因此银锭的外形、成色、重量各异。就外形来说,常见的有元宝形、长条形、块状、饼状等,成色从90.9%-98.854%不等,而重量则一般以两取整,常见的有1两、5两、10两、20两、50两等等。
在晚清时,“两”这个单位有不同标准。在康熙时规定的库平两经考证大约是35.292克,不过这个标准实际没有通行,各省之间并不相等。而一省之内还会有有藩库平、道库平、盐库平之分。以北京为例,除了康熙库平外,还有三六库平(37.3克)、北京库平(37.24克) 、三四库平(34.3克)等等。所以折算下来,90克大约是3两不到的样子,3两的银锭并不常见,不过不是没有。
此外除了完整的银锭外,因为白银以重量计算价值,所以有时候会直接从银锭上切下一定的重量银块付账,这种通常称之为碎银。这种碎银的重量就千奇百怪了,任何重量都可能出现。所以90克左右的银锭肯定有,但是未必那么精确正好90克而已。如果按照现在的银价算,90克左右的银锭并不值钱,只有几百块而已。不过晚清和民国时期的银锭本身也可以算一种文物,加上3两的银锭不多见,其价值并不仅仅是白银价格。
文章TAG:银锭 值钱 古代 什么样的银锭值钱 原来古代的银锭长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