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金玉袍主要出现在汉代,是汉代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族陪葬的重要物品。又称玉盒、玉碗、玉碗,是汉代贵族棺椁的最里层。金玉礼服的外观和人体是一样的。因为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在细节上也有分类。比如皇帝穿金线结,其他贵族穿银线铜丝。

金缕玉衣到底是什么?真有那么名贵吗?

金缕玉衣的真身简单来讲,金缕玉衣就是汉代的殓服,是寿衣的高级版,在汉代,只有皇帝和高级贵族才有资格在死后穿上它。金缕玉衣的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因为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细节处还有分类,比如皇帝穿的是金线缕结,其它贵族穿的是银线铜线。关于金缕玉衣可查阅到的首次记载,出现在汉书霍光传,里面提到了玉匣,这是金缕玉衣的别称,另外,续汉书礼仪志下中也有关于玉衣使用的制度。

其实关于玉衣的记载,历史上也出现的不多,所以现在,连它具体的起源也无从得知。所幸考古的时候发现了实物,这才让学者们得以进一步研究。考古所知的金缕玉衣的行制根据考古资料显示,玉衣的使用主要发生在两汉时期,身穿玉衣的墓主人多为刘姓诸侯王。我国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缕玉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山靖王刘胜和其妻子窦绾的金缕玉衣。

它的出现,是曾经引起过轰动的,据考证,这件玉衣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两千多块大小不等的玉片,设计精巧,作工细致完整,十分难得。这些玉片,不仅大小和形状都一致,而且每片玉片都光滑细致,这种精湛的手艺,在两千多年的时代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工艺了。制作一套金缕玉衣十分不易,不仅要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玉料,要把这些玉料加工成为数以千计的规模一致的玉片,还要磨光和钻孔,其工程可想而知了,也只有皇室贵族才能用得起。

金缕玉衣并无特异功能当然,金缕玉衣并不是一件完整的衣物,而是由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完整的玉衣由头罩脸盖上衣袖筒裤筒手套鞋等几部分组成,具体穿戴时需要将每个部分都做好,之后再进行缝合,整件玉衣严丝合缝,只有在嘴部和双眼的部位会留出一点缝隙。一直以来,金缕玉衣给人的感觉都是神秘美轮美奂的无价之宝,因为它是用金线穿起的数千片玉片,再加上是帝王的陪葬物,古代对灵魂之说深信不疑,玉衣又完全将人体包裹住,就跟古人死后嘴中含玉一样,给尸身套上一层玉衣,自然也包含了他们希望尸身不腐的愿望。

古人是如何制作金缕玉衣的呢?

中国古代治玉工具主要是砣具。天工开物珠玉篇写到,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这里记载的琢玉机又名水凳,玉人坐在高凳上用双脚踩动踏板以带动砣具旋转,加上解玉沙的摩擦对玉器进行切割琢磨。不过天工开物主要作于明朝崇祯年间,因此对于金缕玉衣的制作似乎是少了点借鉴意义。

因为金缕玉衣主要出现在两汉时期,是汉代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族陪葬的重要物品,又被称作是玉匣玉柙玉椑,即汉代贵族棺材中最里面的一层。从历史的记载以及考古来看,汉代的琢玉机尚不能十分先进,跪式坐姿应当仍是时人普遍采用的坐姿,学者推测其时的琢玉机应是较低状的,玉人跪坐地上进行操作,双脚无法解放出来,只能依靠手力。

所以汉代制作一套玉衣,往往需要耗费一名玉工约10年的工夫。也因于此,可以推断出来,汉代玉衣的制作应当出自规模较大的官营玉器作坊。东园匠,主作陵内器物者也,是少府属下十六官令丞之一,主要负责制作帝后以及皇室成员的丧葬用具,同时生产璧琮玉佩等各种玉器,甚至还制造一定量的金银器具,工作量相当大。此外,东园匠所属的玉器作坊制作的玉衣,除供皇室使用,还用于朝廷赏赐诸侯王列侯大臣贵戚以及附属国的君主等。

为什么古代盗墓贼遇到金线只抽金线不抽玉衣?


文章TAG:古代金缕玉衣是什么玉  金缕玉衣  古代  古代金缕玉衣是什么玉  金缕玉衣到底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