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而当前的笑口弥勒佛形象,其实也不是印度佛教中的"弥勒佛",而是在中国按照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的。契此是五代时明州(今浙江宁波)人,又号长汀子。他经常手持锡杖,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在江浙一带行乞游化。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且言语无常,四处坐卧,能预知晴雨,与人言吉凶颇为"应验"。

因其总背一布袋,故也被称为"布袋和尚"。在玉石佩戴中"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观念,首要的是与我国道教和易经中推崇德阴阳平衡息息相关。男性属阳,女性属阴;相反,观音为女性属阴,佛为男性属阳,故"男戴观音女戴佛"可以使佩带者身体阴阳搭配,达到阴阳的平衡的效果。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点看来,阴阳之道就是宇宙万物的化生之道,阴阳流转、阴阳交感就是宇宙自然生生不息的内在本质,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内在机制。

因此,不管是修生还是养性,都需要达到阴阳的平衡,进而达到身心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果请不到自己适合的观音或者佛,可以临时代本命佛,因为本命佛都是男士,所以男性带,会出现两阳相克。我国道教和易经中推崇德阴阳平衡息息相关,一般认为男士带影子石、红竹石材质的为佳。女士带云海石、橘子石材质的为佳。男子以事业为重,情绪受外界工作环境的影响较大,性情比较反复。

观音心性温和、仪态端庄,男子佩戴观音,增加了一份平和,一份稳重,以助事业一臂之力;同时,"观音"的谐音为"官印",这与中国传统的"封侯挂印"、"升官发财"思想相对应,也是人们对事业前程的蒸蒸日上、飞黄腾达的良好期望。女子以家庭为重,以母亲的形象成为一家之主,是整个家庭的象征。弥勒佛头圆、肚圆、身子圆,慈悲为怀、笑口常开、一团和气、乐观向上。

女性佩戴玉佛,充分体现了母亲的慈爱,以及对整个家庭的和和美美、圆圆满满、欢欢喜喜的良好期望;同时也能象大肚佛一样的肚量,能够容纳家庭生活繁琐之事,对待生活笑口常开,和气生财,所谓的"家和万事兴"。在玉雕中有"五子闹弥勒"的造型,也是充分体现了合家欢乐的景象。而佛的谐音也就是"福",戴佛也就是"代代有福",能够保佑自己、家人和子孙和谐美满、富贵相安。

由此可见,"男戴观音女戴佛"是中国传统玉石文化对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理解与升华。当然,不论观音还是佛,都是能够帮助人们普渡众生、祛灾祈福、避邪消灾、逢凶化吉、永保平安的守护神。因此,玉佩当中观音和佛的佩戴,大家并不一定要完全遵守"男戴观音女戴佛"这一说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缘分来选择佩戴。当前男的佩戴佛,女的佩戴观音的人也有不少,只要自己感觉好,其实都一样。

玉器,观音佛像题材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什么时期鼎盛?

谢谢邀请。观音,实际上我们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属于舶来品,宋代以前的观音是以男像为主。而且,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任何观音和佛都不适合于佩戴在身体上。以前在讲课时专门解答过这个问题,如果你佩戴的观音的话,那么上卫生间你是不是需要摘掉?夫妻同房你摘不摘?洗澡的时候,你如果佩戴的观音是不是也是对佛家不敬?诸如此类,我们现在的市场很多说法是根据人们的习俗逐步演变和变化的,也有很多都是市场炒作出来的。

在宋代之前是没有把观音配挂在胸前的习惯。观音和文殊菩萨,都是从藏传佛教中绿度母和白度母演化出来的,汉代的佛教当中叫法不同而已。而民间小孩儿出生的时候。汉人的习惯是在脖子上佩戴用银链打制的长命锁。在抓阄的时候,会有象征官印的物品。让孩子来抓,寓意长大以后可以当官执印。官印官印实际上是从这个谐音转变而来的。

而我们发现了很多玉雕,真正以观音的形式出现的。应该是从明代以后。那个时候的观音和佛像也并不是佩戴在胸前的,而是做好的配饰也有用黄金做成的小佛,都是放在专门的佛龛中。在寺庙或者宗祠中,也有随着人员的迁徙,可以随时随地的摘下进行供奉,那么这种习惯应该是从游牧民族当中延伸过来的。但是到了汉文化以后,特别是近代,把观音做成了翡翠的雕塑中的主要题材。

还有一种说法,叫男戴观音女戴佛,实际上这也跟中国的传统文化风牛马不相及,从来就没有把观音和佛佩戴在胸前的说法,我以前专门写过文章,但是因为过于敏感可能不给推荐。是真正要了解点中国的历史文化就知道了。很多习俗和很多市场上炒作的东西,实际上都是有背后商业销售的目的,推波助澜的,跟真正的传统文化没有任何关系。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玉观音  玉观音为什么叫玉观音  新玉观音和老玉观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