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中央军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后,他们建立了缅甸第一个掸邦特区,开始自治。缅甸对德佑也有完全不同的解读。明朝末年,逃入缅甸的明军残余,在乾隆年间与李咏、李定国一起在缅甸作战,留下了清兵。这些清兵很多都是汉人之子洪秀全的残部,太平天国战败后逃入缅甸,红色时期中国远征军的后代在家里过不下去。所以逃亡缅甸谋生的果敢人对汉人的认同感比普通人更强,而佤族更多佤族。

缅甸佤邦和果敢的区别?

对于佤邦和果敢两个地方,很多人似乎只认识佤邦,造成这两个地区相差之大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方的态度。如果问云南的朋友,就会发现普洱临沧西双版纳这些地方对佤邦的接触比较频繁,但我方政府却对佤邦没有直接的交往。如果说起佤邦,那么果敢就是很好的参比对象。2009年8月果敢同盟军脱离了缅甸中央政府,但果敢族人却依旧保持汉语。

在于缅甸中央军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后,他们建立了缅甸撣邦第一特区,开始了自治。然而在主体上,果敢人依旧是汉人,他们对中国认同但没有有效的法律身份,对缅甸有法律身份但不认同。果敢人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民族,其政治信念和自治力量慢慢开始崩溃。因此,现在的果敢人处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他们非常想得到汉族的承认获得有效的法律身份,但一直没有得到,而缅甸方面则喜欢果敢人重新融入缅甸政府,可果敢人并不认同。

所以他们就形成了没有一个整体的民族感,而我方对他们的态度是不支持不接触不认同。果敢汉人之所以这么多,主要是历史上有四批人的涌入明末随永历帝和李定国这些人一起逃入缅甸的明军残余部队乾隆时期征战缅甸,留下的清兵,而这些清兵有许多是汉人子弟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失败后的残部逃入缅甸,以及中国远征军的后代红色时期在国内混不下去,进入缅甸逃难和讨生活的因此果敢人对汉族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烈的认同感,而佤邦则是佤族人比较多,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民族归属感。

相对于果敢,佤邦方面整体比较好些。虽然佤邦人也有着血缘历史文化和身份方面的问题,但他们对民族的认同感比较强。佤族是佤邦民族的主体,占总人口的七成,在民族的理念中保持团结和睦互相学习的准则。佤邦相对于果敢人,他们的政治信念比较坚定,他们建立了各级组织,完善了党政军体制,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佤邦虽然名义上是归缅甸政府管辖,但具体的事物都是自己解决,因为他们有自主权。

在1941年之前,佤邦也是我国的领土,当年因为修建滇缅公路,无奈才把佤邦划给了缅甸。其实很久以来佤邦都是无政府状态,军阀林立,战乱不断。直到1989年与缅甸政府达成口头协议,才被设为特区,也才结束了战乱状态。现如今,佤邦学习我国体制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用的钱币也是人民币,包括学校教材也是学习我国的。

进入佤邦就会发现,他们的说话生活文化等等都跟我们没什么区别,可以说就是一个小型的天朝。其实,佤邦和果敢的区别就在于,一个被缅甸政府承认,吸收中国文化,生活水平在慢慢提高另一个在苦苦找寻一个家,当因涉及到国际政治问题,所以我们无法接触和承认而缅甸政府对他们也不重视,果敢人现在的生活并不好,但他们也一直积极的学习汉人文化。

缅甸为啥称呼中国为德祐,德祐是什么意思?

在缅甸语中,华人中国人,尤指汉族被称作德佑。这个词的词源很不明确,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蒲甘时代,最初是指缅甸北部和东北部的土地和土地上的多种民族。关于该词的起源有多种看法源自汉语中的突厥一词源自南诏首都今大理市的古称源自汉语大月氏一词亦有学者考证称,德佑来源于中文的鞑虏。

缅甸对德佑也有完全不同的解读。缅甸民族主义者倾向于认为德佑在缅甸语中的写法是经过修改,换成另一个字母,即所谓的原拼,读音相同,意为“背信弃义”。他们认为这是因为在中缅经贸往来的历史上,相对单纯的缅甸人经常被中国的生意欺骗。这种解释虽然没有历史依据,但却在很多缅甸人的心中和思想中根深蒂固。


文章TAG:缅甸念什么区别  缅甸  佤邦  果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