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以前,弓头鲸的寿命普遍地被认为只有60岁左右。到了20世纪以后,科学家们陆续在多头弓头鲸的体内发现了来自于100多年前的象牙鱼叉,这让科学家们对弓头鲸的寿命产生了怀疑,经过科研团队对弓头鲸眼睛发现了解开其寿命的钥匙,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右旋氨基酸在眼睛的晶状体里积累起来,所以只需要研究弓头鲸眼睛中优选氨基酸的累积速率以及已有量就能得出它的寿命。

经过科学的研究,弓头鲸的寿命更新了,那就是大多数的弓头鲸能够活到100岁以上,它们的极限寿命应该在150-200岁之间,显然这个寿命人类也是无法超越的。“百岁”蛤蛤蜊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水生生物,通常我们认为这种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物种寿命是比较短的。但是,在2006年,这一认知被刷新了。2006年,威尔士班戈大学海洋科学院的研究者从大西洋北部的冰岛海底带回来了大量的贝壳和34个成活的蛤蜊。

为了方便研究,研究者将这些活体放入了冰箱之中冷藏了起来。等回到科学院要研究这些蛤时,科研人员被一只北极蛤吓了一大跳,因为北极蛤在生长的过程中每年都会在壳体中长出宽度约0.1毫米的生长纹,而科研人员从这只北极蛤身上发现了至少400条这样的纹路,这就代表着这只北极蛤至少已经400岁了(当时公布的年龄是407岁)。

这只“寿星”北极蛤被活活冻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之后,科学家们将纹路仔细梳理了一番,然后又结合碳定年法最终得出,这只北极蛤的寿命是507岁,也就是说这只北极蛤在明代就出生了,因此它被命名为“Ming”(明)。“永生”水母提到长寿,没有什么比永生更厉害的,那么在现存的动物中有永生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它就是灯塔水母。

灯塔水母是生活在热带海域中的一种小型水母,由于其体长只有5毫米左右,所以即使我们看向海里,也很难发现它们。灯塔水母的“永生”其实是一种“返老还童”,因为科学家们发现,灯塔水母的一生有水螅体和水母体两个形态,水螅体是幼年形态,水母体是成年形态。当灯塔水母到了水母体后,它们会利用分裂产生新的后代,此时它们会再次回到水螅体,如此往复,生生不息。

当然,灯塔水母可以“永生”只是理论上,因为在现实中,体型如此小的它们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食物,而且一旦被污染,它们也会死亡。最后在如今的地球上,人类虽然站在了食物链的最顶端,但是这不是寿命的功劳,而是大脑演化的功劳。相比较动物界,人类只是沧海一粟,比起寿命,人类能够打败75%以上的动物,但是这也只能让人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如永生的灯塔水母、500多岁的北极蛤等等,这都是让人望尘莫及的存在。

世界上为什么有的动物会长寿,很多人都活不过动物?

实际上,人类的寿命在哺乳动物中算是比较长的了。人类的极限寿命一般被认为是120岁。在医疗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能够达到85岁左右。在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下,平均预期寿命还在不断提高。日本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在2017年就达到了87.26岁,这一指标在未来几年中应该能够达到90岁以上。在生物科学的不断进步之下,甚至还能够提高人类的极限寿命。

有比较大胆的预测宣称:在本世纪末,第一批拥有无限寿命的人将诞生。离开了现代科学技术,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就比较惨了。在古代的中国,人均寿命没有一个时期超过了35岁。实际上,这一数据在当时整个世界都差不多的,无论是欧洲、美洲还是非洲。即使是现代,贫穷国家斯威士兰的人均寿命也只有35岁。图:倭猩猩与人类基因最为相似(相似率98.6)的倭黑猩猩的野外寿命也差不多是30来岁。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能够活到50多岁。图:褐鼠一般来说,哺乳动物的寿命与其体型大小有密切关系。最为常见的家鼠~褐鼠,体长约25厘米,重300克左右。它的自然寿命大约为1岁,最长也只有3岁。图:鼩鼱鼩鼱比老鼠还不如,它的体长只有约4~5厘米,寿命仅有14~15个月。非洲象高约3.5~4米,体重达到4~5吨,最重的能够达到10吨。

它们的寿命能够达到60~70岁,最长能够达到80余岁。图:蓝鲸蓝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一般寿命能够达到50岁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岁。哺乳动物为了维持恒温,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体型越大的哺乳动物,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就越小,维持体温需要的能量相对于体重来说就比较少。这样,它们的新陈代谢就比较慢,寿命也就比较长了。

人类以如此小的体型达到、甚至超过了体型更加大的动物的寿命,这是人类智慧战胜自然的结果。图:海洋圆蛤在非哺乳动物中,寿命很长的有很多,例如鹦鹉,能够活80多岁;乌龟,能够活到200多岁;锦鲤的一些品种也能够活到200多岁;海洋圆蛤,能够活到400多岁;南极洲海绵,发现的最长寿者达到了1550岁。最夸张的是灯塔水母,它能够在繁殖后回到幼体状态。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鹦鹉  长寿  之谜  为什么鹦鹉长寿  揭开鹦鹉长寿之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