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以前是奢侈品和有钱人佩戴的。为什么现在和田玉这么便宜?和田玉作为软玉的代表,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这不仅包括在和田玉的广义概念中。如果没有广义的和田玉,现在的和田玉市场也不会乱。在广义的和田玉被发现和认证之前,中国只有狭义的和田玉。

什么是广义和狭义上的和田玉?

和田玉,顾名思义是指中国新疆和田产出的玉石,以和田籽料为代表,但是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1月,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和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正式确定——和田玉实物样品国家标准不论产地,一律按其矿物成分来界定,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所说的和田玉不具有产地意义,只要透闪石含量占98以上的石头都称为和田玉。

目前和田玉按产地分类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新疆的料子包括籽料和山料,青海料,俄料俄罗斯,韩料韩国,以上料种均属于广义和田玉范畴。而狭义上的和田玉仅仅指新疆和田地区所出产的料子,因为这里的料子相对于其他产地的料子不论玉质,油性润度各方面来讲都是最好的,特别是籽料,山料形成籽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留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大自然把最精华的部分留下形成了籽料,所以很多和田玉的资深玩家只认和田玉籽料。

以前和田玉市场特火爆,自从出现广义和田玉,玉市场就底谷了,是不是广义和田玉的原因?

在和田玉市场中一直存在一种概念的混淆,即对和田玉的不同定义在国家标准中,只要是以透闪石成分为主的玉石,就都被定义为和田玉,并在检测机构可以出具和田玉的鉴定证书。而且玉石行业内以及大众的认知中,和田玉是有着明确产地指向的,即出产自新疆和田地区的玉。国家标准中的和田玉,与大众认知的和田玉存在的这种分歧,不仅在市场造成混淆,还让很多商家以此钻空子,让广大的消费者蒙受了合法的侵害,这在和田玉市场上已经成了很奇怪的现象。

不论和田玉的国标在制定过程中出于什么目的和博弈,但是造成的负面市场影响已经深深地伤害了消费者和经营者。这样的国标保护伞下,和田玉市场已经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那些坚持只做真正新疆和田玉籽玉的商家,由于资源的稀缺和开采成本的高企,其销售的价格自然就会水涨船高。但是那些经营其他产地白玉的商家俄料青海料韩料由于储量大开采成本低,其销售价格自然要低很多。

而对于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在他们的认知中最好的玉石就是产自新疆和田,而鉴定证书上的和田玉也让这些消费者确信无疑买到的是产自新疆和田地区的玉,这正是很多商家钻的空子。在玉器市场中,真正对此有了解的消费者,是不需要这个和田玉的鉴定证书,而那些对此了解不多的消费者,才会要商家开具和田玉的证书,而这个证书又恰恰让他们被蒙在了鼓里,而这些商家也堂堂正正地挂羊头卖狗肉。

国家标准的制定是要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而不是让市场和消费者产生混淆。和田玉的国标定义已经明显地把这个市场的水给搅浑了,抬高了其他玉种的身价,让一些商家浑水摸鱼。不论这种命名方式是出于什么样正当目的,但实际效果已经显而易见,只是那些不明真相的普通消费者一直在为此埋单,坚持经营真正和田玉的商家收到冲击。

广义和田玉有哪些分类?

关于广义的玉和狭义的玉的定义,一直有很大的争议。有学者坚持用现代矿物学(即狭义的玉石)的定义来研究中国古代玉石,不符合这一定义的古代玉石称为假玉或彩石。认为广义的玉是不科学的,应该摒弃这种观念。有学者认为广义地使用玉是合适的,否则中国古代玉器(尤其是史前玉器)的研究范围会大打折扣。软玉在中国大规模使用是在商朝以后。在此之前,大量非矿物学定义的玉器产品不能搁置,会造成考古界不应有的混乱。


文章TAG:广义和田玉是哪里产品  和田  广义  玉是  广义和田玉是哪里产品  自从出现广义和田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