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早期的时候,民间曾经有一个古老传说,说在南美洲有一个黄金国,盛产黄金和宝石,于是人们就将黄金和宝石与石球联系在了一起,认为石球之内其实藏着大量的宝石和黄金,随后就不间断地有人用炸药把石球炸开。所以并不存在什么从其他地方造好石球之后再运到哥斯达黎加的说法。
什么人制作了哥斯达黎加这些了不起的巨大石球?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话说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个叫做联合果品公司的企业在第三世界国家种植香蕉并大量收购。然而有一天,该公司雇佣的工人们正在开垦新土地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大概200颗左右巨大的石球。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巨大的石球大概是公元前200年到1500年的产物。
制造石球的材料是花岗岩,表面被打磨得非常光滑。石球大小不等,大的直径能有几十米,小的直径与弹珠大小相当,最重的有20吨重,而且颗颗制作精良,误差竟然低于1%,简直就是鬼斧神工。我们知道,花岗岩的硬度并不低,所以要将其打磨的非常光滑,并且要做成极小误差近乎完美的球体,不仅需要精良的制作工具和需要非常精密的测量工具,还需要非常丰富的几何学知识和高超的加工技术。
此外,哥斯达黎加当地并不没有花岗岩。也就是说,这些巨大的石球是在别的地方制作好搬运到哥斯达黎加的。不说加工制造这些石球,就单单是搬运应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有人就开始猜测,当初这些石球的建造者可能并不是人类,而很可能是有着更高文明的外星人。甚至有人认为这些石球的摆放位置都非常有讲究,实则是外星人的航线图。
以上便是你打开网络,搜索哥斯达黎加巨石所能搜索到的最主流的说法。但其实,这其中有一些内容并不符合事实。下面咱们就简单分析一下。首先,这些巨石并非用黄岗岩制造的,而是非常常见的辉长岩。所以并不存在什么从其他地方造好石球之后再运到哥斯达黎加的说法。此外,这些石球根本不是传说中说的那种完美的球体。经过这么多年的风化侵蚀,这些石球早已残缺不全了,人们根本无法知道他们被建造之初是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
在比较早期的时候,民间曾经有一个古老传说,说在南美洲有一个黄金国,盛产黄金和宝石,于是人们就将黄金和宝石与石球联系在了一起,认为石球之内其实藏着大量的宝石和黄金,随后就不间断地有人用炸药把石球炸开。当然,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也没有找到,但这个传说却让石球遭到了不小的破坏,也使得现代人想要探究石球早先的样子变得非常困难。
关于制造石球的技术,有人专门做过研究,认为要制造这种石球对于古人类来说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通过人工打凿和借助简单的测量工具和制造器具也是可以做到的,至于打磨的问题,专家们认为用砂砾进行打磨也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就算可以证明这些石球是人类制造的,并非外星人所为,但是人类当初为什么要制造这些石球,这些石球又该怎么运用,却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乌拉圭为什么被叫做南美的“瑞士”?有什么典故?
南美洲的乌拉圭,因为风光秀美而且环境安定,民众生活水平相当高,所以有“南美瑞士”的美称。可能用来比喻的对象那么多,为什么乌拉圭偏偏被称作“南美瑞士”,而不是“南美奥地利”、“南美丹麦”、“南美荷兰”呢?因为这个称呼并不是其他人送的,而是乌拉圭人自己争取来的。澹奕带大家来瞅一瞅乌拉圭成为“南美瑞士”的历史。
原本的乌拉圭属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拉普拉塔总督管辖,随着西班牙帝国的衰弱,美洲纷纷脱离。阿根廷建立的时候本打算带着乌拉圭一起,结果西班牙殖民者退守乌拉圭,引葡属巴西的兵力进入乌拉圭。之后发生两次乌拉圭战争,加上英国的干涉,乌拉圭虽然在巴西与阿根廷之间维持了中立,却也元气大伤。18世纪末19世纪初,乌拉圭国内争斗不休,民生凋敝经济颓衰。
1903年,巴特烈·奥多涅斯成为了乌拉圭的总统。巴特烈曾经在法国求学,跟着父亲以及自己独自多次出访瑞士,对于瑞士的经济发展与各种福利制度等非常推崇。看着自己心爱却非常落后的故乡,巴特烈提出向瑞士学习,将乌拉圭建设成为“南美洲瑞士”的口号。此后,巴特烈带领乌拉圭进行了最深刻、影响最深远的改革。最终,巴特烈也的确获得了成功。
20世纪,在欧洲曾经非常流行一句话,那就是“世界上没地方比乌拉圭更好”。如今的乌拉圭面积超过17万平方公里,是瑞士的四倍,人口约350万,年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虽然这个水平只有瑞士的五分之一,但在整个拉丁美洲都是位居前列的。地处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东部的乌拉圭,全境80%以上都属于潘帕斯草原的延伸,农牧业条件非常好。
文章TAG:宝石 南美洲 彩色 世界 世界彩色宝石之都 南美洲产什么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