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糯和油是不是一个意思?

感谢邀请。油性油性就是手感、触感,指的是玉料触摸温润细滑,这就是手感上的油性。和田玉的油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给人以视觉上的油润光泽:指和田玉的表面由于玉石分子特殊的结构,形成特别的对光的漫反射效应,呈油脂般的光泽。另一个方面就是手感上油润的感觉。那么在讲深一点,怎样的油脂光泽才是好玉呢?具体来讲光泽柔和,精光内蕴,方为好。

而油性主要跟玉质的紧密度(即间隙大小)硬度以及打磨方式有关。紧密度越高光泽越强,硬度过高光泽会偏刚性,所以含氧化硅过高的话,会产生偏刚性的光泽,刚性的光泽对翡翠来说是好的,但对白玉来说确是缺点。上面说了视觉上的油性,在说说触觉上就是手感上的油性,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觉,就象手里握着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

触摸优质和田玉有种极为光滑油润的手感,令人爱不释手。这种温润的手感也正是和田玉的一大优势。当然现如今的和田玉市场上,玉石都会喷上水蜡或摸上婴儿油,在射灯的持久照射下,水分被逐步蒸发,玉质表面看起来每块都精光内蕴,而玉真正的“油”性不是抹上去的,是深入玉的肌理,由内向外散发的油性。故在这里提醒玉友,在选择玉石上多看,有条件的拿餐巾纸擦干净或用温水泡一会,在拿出来擦干仔细观察。

打灯时多看肉质结构,选择看起来坚实细腻,沉稳老气的籽玉。糯性糯性就是一种浑厚的感觉。什么是糯性?打个比方,仔细看看上好的大米煮熟后的感觉,浑厚油亮均质的感觉,糯米的表面,大家仔细观察也会有深刻的体会。你还可以拿一块用过些天的香皂,用水洗一下,就是那种触感。要深刻的理解糯性,必须了解密度和,玉质结构,而玉质结构要选颗粒细小交织致密的料会显得糯性较好。

下面在讲讲密度,首先什么是密度?这里所说的密度于物理学上密度(比重)虽相关但并不完全一致,它是指该物质是否致密,对白玉来说就是里面的晶粒的间隙大小,和翡翠的种是否老有些类似,间隙小密度高的东西在同样的打磨条件下产生的光泽会较强烈。还有一点容易搞错的是很多人把白玉结构的致密程度也当作密度,其实这是两个概念,一个是交织程度一个是间隙大小,像有些青海料结构可以很细密甚至打光都看不都结构,但它的密度还是不高的,甚至于低于絮状结构很粗大的俄料,这种青海料盘就了就会变得脏脏的灰灰的。

但要注意不同的打磨方式有时会让你对玉料密度的判断产生偏差。下面我在用一些比喻的方式便于玉友理解:刀切过的豆腐---很棒的细度煮熟的米粒---很好的糯性握在手心里牛油---那是羊脂,也是最好油性的表达 。打个广告,【美玉秀秀】是一个专业的和田玉爱好者App,我们会持续提供和田玉知识、鉴定、线上买玉、玉友沟通交流等服务,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广和田玉,让更多人爱上和田玉,感谢大家的支持。

和田玉起皮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办?

起性,是工艺上的一个俗语。通常是指因为玉石料子糯性较差在加工制作时容易出现起隔,崩口,打磨时有毛玻璃样的抛光面等等现象,主要是玉石原料的糯性不够而导致制作的可塑性较差。  起性一般指爱崩、裂的料。这个说法多出现在硬度大的料种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碧玺,性大易裂。翡翠精工不如和田也是因为不如和田有韧性的原因。

  爱起性就是这种料精雕的时候爱裂(起性还是爱出裂更准确,崩倒差些)。加工时磨具接触玉件表面进行切磨,如果玉质细糯,切磨后的印痕会很清爽,切痕两边线很光滑;如果玉质糯性差(起性),切磨加工过的地方两边线会出现很小的锯齿状崩口,打磨后象毛玻璃一样。  起性就是由于结构而造成的——交织状结构不全。俄碧玉起性是常见的现象,是一层层的起皮。

而俄料也会常会产生崩口的现象,这与我们所讲的起性又不完全相同。是否起性,绝大多数情况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只有切割、雕刻后才能发现。那么“起性”是怎么形成的呢?  主要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因为正好那个地方结构稍松一点。肉的结构中间空开了,所以看起来颜色是发白的,一般山料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多。籽料有的时候会有,但比较少。

有也是一个小点点。  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加工的时候,会让部分边上的肉质受到“牵连”,出现我们看石头那种离皮的感觉,但一般也是一个很小的点,在打磨时候没有注意到,没有打磨掉,所以这种情况基本是打磨不仔细造成的。  “起性”如果只是一点点不会影响效果的,因为这个东西只要轻轻一盘,就会被您手上的油脂所覆盖,但如果是大面积或者许多就会影响效果的,有的俄罗斯碧玉会大批量的出现这种“起性”效果,也就是说不是一个点,而是好多,面积也大,成片成片的。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和田玉  糯是  3d  足金  和田玉糯是什么意思  3d和田玉足金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